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 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 我们需探讨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以便不断适应新情况。而人本主义思想源远流长,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强调以人为中心, 发展学生的个性, 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而这也正是我们如今体育教学所缺失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我国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 进而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 提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体育教学; 启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基本形成于60年代, 迅速发展于70至80年代, 作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的将人等同于动物, 不追究人的本质需求, 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人的精神和神经症而忽略正常人的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马斯洛,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强调人的尊严和主体性, 以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本能, 能够实现以人为本。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具体指导

 

  (一) 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体育本质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木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现代化发展, 而且能促使社会的和谐统一。不难发现, 人类的发展长河中, 主要依存实现自己的价值, 物质是基础, 精神是上层建筑, 单独追求物质生活并不能实现生存的价值。马斯洛的五层需要理论就像一个金字塔, 自下而上体现了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如果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人就不会追求更高的层次, 相反, 如果低级层次得到满足, 那么高级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了人努力的目标。自我实现没有高贵低贱之分, 跟随欲望的驱使, 促使自己潜力的发挥, 每一次都能得到所谓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具有巨大的能量, 给人带来欢喜, 而且能促进人性的饱满, 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的需要挖掘体育活动的催动力, 不管学生参与体育项目是为了强身健体或是发泄负能量, 都应该从需要出发, 让学生把体育教育过程当作实现自我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 转变以体质为中心的思想

 

  我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 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被教师所熟知。但部分教师将健康仅仅理解为身体状况的良好, 却忽视了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师过分的追求体育对学生的生物作用, 而忽略了体育的其他功能, 片面的追求个别的体育功能, 使学生将体育理解成单纯的强身健体的课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体育对学生身体的积极意义, 还要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做进一步的拓展, 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体育的精髓,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

 

  (三) 转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培养完整的人, 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凭借多种运动项目和教学游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教学。应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全面的贯彻体育课堂, 让学生不仅能在愉悦的心情中习得技术, 还能促进自身和谐的发展。当今我们体育开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动会等体育竞技项目的组织与开展迫使教师的眼光落在技术的形成, 往往会忽略其他形式的游戏活动, 导致课堂缺乏活力, 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忽视学生内在需要。

(四) 注重健康意识的形成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稳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 这就需要当代青年应该在身体和精神上齐头并进, 但互联网和代步工具的日益普及, 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和锻炼意识都有所退化。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孵化所, 体育事业则是相当一种特别重要的催化剂, 不仅能让学生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还能进一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优良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

 

  2001年国家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人的差异性, 从“健康第一”的原则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应以心理意识作为基础, 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生不可缺失的作用, 意识到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应从全方位解读人本主义思想, 体会人本主义思想的精髓, 与各校教学实际相结合, 与我国“健康第一”的标准相适应, 融会贯通的落实在每一次体育课程上, 真正能够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贯彻基础体育教学

 

  (一) 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体育课程目标,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也基本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现阶段的发展目标, 更符合人类发展的潮流, 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出发, 切实为了学生的健康正常。体育研究者或者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目标时要考虑当今体育指导思想与之前有何异同, 熟知人本主义在制定体育目标时的确切作用, 运用人本主义思想检测体育教学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能否顺利实施。学校体育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最为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 充分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程对未来的意义和积极影响。

 

  一个正确的学校体育目标应该符合人本主义思想,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过程, 积极反馈教学情况进行修正。人本主义认为体育过程是发展人的过程, 是尊重主体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只有正确的使用了该思想, 才能使我国少年成长成真正的祖国护卫军, 保障自己的国家和社会。

 

  (二) 体育课程内容

 

  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体育就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线, 应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为首要目标,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标准, 按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符合能促进该年龄段健康正常的课程内容, 切实能够保障学生能够逐渐建立健康意识, 为正确的健康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本主义要求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制定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要选择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对生活有实际意义的项目, 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激发课堂活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制定和选择课程内容时应体现其弹性和多样化,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地理环境, 扩大对内容的选择性, 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更大的实施空间。

 

  体育过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人本主义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有效的促进体育课堂实施。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讨论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 系统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形成教师和学生和谐的双边关系。在当今的教学课堂中, 仍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平等, 讽刺指责的不当行为, 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和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睦的教学环境,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提到的教学成功关键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决定了教师良好的态度品质。

 

  课程评价是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行为给予的一定分数, 制定正确的课程评价体系, 必须符合人本主义思想, 真正发挥评价反馈的作用。教师应转变如今单一的评价眼光, 向多元化评价发展, 单纯凭借体育成绩就评定学生的好坏是不可取的, 应该多重视学生的纵向发展, 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给予奖励, 做到定量与定性以及相对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四、结论与建议

 

  (1) 政府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完善体育设施, 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 教师善于利于器械设备, 敢于创新

  (2) 全面落实人本主义思想, 贯彻学生“人性”教育

  (3) 注重学生全方面发展,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4)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 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5) 评价学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避免单一评价

  (6) 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吴昊.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和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 2004 (1) :54-56.

  [2] 宛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 :6-8.

  [3]徐德志.人本体育教育思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3) :334-336.

  [4]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3.

  [5] 吴晓农.新世纪体育的“以人为本”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1 (2) :13-17.

  [6] 董凌.学校体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 2001 (6) :67-68.

  [7] 季浏, 汪晓赞.《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0) :76-8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428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