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摘要:“深度学习”注重学习有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能力,是一种有利于提升诗歌教学效率的新方法。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基于深度学习,需遵循立足课本,细读文本;把握方向,多元解读;发散思维,创新创造等基本原则。合理性整合教学资源、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反思性进行教学评价,是促进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语文;诗歌阅读

 

作为浅层学习的对立面,深度学习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界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尤其是它所强调的对学习者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毫无疑问是当下我们进行各种教学革新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呈现出侧重死记硬背、知识体系零散、学习动机功利性等浅层学习的现状,这既是教学方式程式化的必然,也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必然。为此,将深度学习引入高中诗歌教学,开展深度学习就显得十分紧迫。

 

一、深度学习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单纯从理论层面上来看,深度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习者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着力培养的是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思考等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于当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来说意义重大。

 

1.一种吻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评价方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这些能力素质的指向,某种程度上恰恰暗合了“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积累•整合”强调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感受•鉴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思考•领悟”强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应用•拓展”强调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发现•创新”强调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就是深度学习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评价方式就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置的,既有基础性学习,也有选择性的提高学习。深度学习有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对诗歌多层面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有利于提升诗歌教学效率的新方法理念最终要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够发挥其显性或是潜在的现实功能。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逐步建立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语文教学改革理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其中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传统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往往呈现出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或者是教师自问自答的畸形教学场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都被肢解成了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往往就停留在了这些平面化的、凌乱的知识点中,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与批判能力自然无从谈起。深度学习的引入,是对以上问题的一种矫正。构建起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师生来说都是讲授与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师一方面要为课堂的顺利开展进行更多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则消解了教师原来在课堂上满堂讲的角色,更多演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航者、引导者,鼓励、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努力,去回答诗歌阅读中碰到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的几个规律性认识

 

作为教学工作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要走向深度,首先必须服从于一般的教学原则,但同时要凸显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科本质,要服从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领域带有特殊性的规律和认识。总体而言,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课本,细读文本。语文学习的精要在于文本的细读,在于细嚼慢咽之后品味到的“语文之味”。因此,语文学习的关键步骤在于阅读。立足课本进行文本细读是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基本起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文本细读被推上了前台,认真研读课本成了教学过程的必经之路。细读文本在实践中应做好推敲语言、还原场景和挖掘内涵。语文诗歌的教与学是一门深厚的艺术,细读文本的关键在于走进文本的内部,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情感上的、思想上的共鸣。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篇幅较长,但是诗人以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群,为我们展现了李杨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二是多元解读,把握方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等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在对待同一文本时会呈现出差异性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解读。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通过文本的解读来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解决,这是深度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演化为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本,进而去依据独特的视角来阐发、解释文本。这样的多元解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是真正有效用的。如在教学《归田园居》时,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引导,多元阐释“久在樊笼里”“樊笼”的定义。三是发散思维,阅读创新。作为一个滥觞于美国心理学界的理论术语,发散思维这些年在我国的很多领域都备受青睐。从教学角度来说,发散思维是要求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来关照问题,从而努力地寻求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中,这种思维方式是多维度的、立体化的。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才能够提升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发散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创新创造。在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方法创新、二次创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往往源于有针对性的发问。如李商隐的《无题》,运用大量含蓄而富有隐喻特征的典故,通过独特复杂的意象组合,创造出飘忽朦胧的精神世界。

 

三、促进诗歌深度学习进行的基本路径

 

由上观之,教师与学生是最终影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深度的基础变量和重要因素。因此,在完善高中语文诗歌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改进。

 

1.合理性整合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新版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始终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效果规律”,[2]那就是阅读与整合的循环上升。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落脚点是要建立起知识体系,将新旧知识用问题等因素联系起来,以推动学习者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入,从而实现能力的固化与迁移。这种整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整合教材资源和信息技术,以教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包括中国知网、百度文库、读秀学术搜索等完善诗歌背景资料、教学参考资料,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深度性把握,提炼出有机的教学内容。二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升级为教学工具,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将诗歌教学的目标、设计、评价等要素进行融合,通过引入微视、视频等互动性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情境与探究式学习环境。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诗歌分李白、杜甫等专题进行设计。在正确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参、恰当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应当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打破旧事物、探索新事物。三是要整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做到全员参与、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中,学生既要扮演一个发问者,也要充当一个回答者。而发问与回答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水平。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等来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点。如在讲授《琵琶行》时,要充分考量到由于年代较远以及语言修辞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有理解障碍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各式的教学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肢体动作、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浔阳送别之景,将学生情感代入诗作中,随后进行引导式师生对话,由此衍生差异性解读。

 

2.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学习效率的提升,有赖于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高中语文诗歌包含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等不同的类型,差异性的诗歌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具体而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几个路径:一是知人论世,多元解读。通常情况下,在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中,多元解读又往往以对话的方式呈现,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凭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但并不意味着过分宽容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越界的情感体验与话语呈现。较之其他学科,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作为导读、导学的启发者,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引领与方向把握。在背景介绍、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步骤,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建构情境,整合思维。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高投入性和沉浸性,而创建情境,还原知识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与情境互动中相遇知识的本质与意义,是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重要方法。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相关诗歌的写作艺术、情感脉络等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等多维度的手段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世界。三是细读文本,填补空白。充分利用诗歌含蓄隽永、结构开放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诗歌的空白点进行补充,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四是层层深入,创新方法。通过诵读法、提问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全新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变为诗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的知识、文本、文献等,引导学生培养起阅读之外的研究意识,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如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解读中,既要从历史出发,让学生了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体现了大唐恢宏开放的气息,也要透过具体诗歌来分析他的风格、特点,如《将进酒》中时光飞逝、华年难驻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等,无不散发着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3.反思性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事实上,这是师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抓手。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要依托评价机制的建构。传统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往往只关注总结性评价,唯成绩论,以成败论英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较单一。反思活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思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进行更深一步的有意识性、调控性的元认知活动。”[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强调反思性,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二是学生的学习反思。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听课、评课等传统手段能够获取的反思性材料已然相当有限,因此有必要以问卷、访谈、无记名投票等方式来进行更加有真实性的教学反思,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而学生的学习反思则更多体现在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发现自身在诗歌深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构建起系统完整的诗歌知识体系。换言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都是反思性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对于高中语文诗歌学习的深入都有重要意义。当然,深度学习从理论到实现的跨越,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理论层面来说,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诗歌教学能够摆脱传统注重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迁移能力、整合能力、批判性理解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靳彤.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

 

[3]柯婧琼.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武汉:湖北师范大学,2017:34.

 

作者:贾安通大 单位:田县第一中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436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