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年度大会上,塞里格曼(Seligman,Martin E.P.)指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应该同时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他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弊病,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大力提倡建立一门研究积极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并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结构体系,他是全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
积极心理学是指以普通人的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品质,不仅能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和神经症,同时还能让人变得更加快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积极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心态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二、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小学生正处于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从游戏转移到课堂。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知识性逐渐凸显出来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继续迅速发展。随着年级增高,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逐渐下降,知识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一方面与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吸引力”有关。
小学生的经历有限,心理活动纯真、直率,没有明显的闭锁性,其情绪情感的表达比较外显,不善于修饰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接受的程度如何,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如果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能力范围以内的,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接受的,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无疑是有帮助的;如果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超出小学生的现有水平,而教师的讲解又不透彻,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慢慢的学生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吸引力”也影响着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小学生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也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感染与影响无处不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隐性教育资源对小学生影响深远
小学生全面、良好的人格发展是在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仅有理想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通过实践从而接受教师影响的过程。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交往活动,感知教师的情绪,主动地把握和建构知识。同时,由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长期性,教师的一举一动同样也具有榜样作用,而这种榜样作用的影响可能比有意识的知识教育更为深刻、长远。如果小学生在校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负性情绪,这将对小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产生阻碍。学生对教师不尊敬,甚至产生敌意情绪,他们就会拒绝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拒绝老师的指导。教师情绪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当下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且会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产生潜在的、广泛的、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知识教育,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的隐形课程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必不可少。在当前着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大环境下,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品质对小学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一)充分发挥小学课堂中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
教学不等同与一般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理论化的实践,是一种智力性实践。在小学课堂中,隐形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教师的言谈举止等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在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地挖掘各种资源,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发觉小学生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悉心布置教室,使教室的每一个细节处都表现出活泼的气氛,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潜藏着各类知识;对座位的安排,不仅要照顾相对幼小的儿童,也要考虑到学生间的带动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的言谈举止更要注重其示范作用,严肃与活泼并重。
(二)转变教育观念,以理解的心情对待小学生成长中的错误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久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性对待学生的问题和错误。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许多现象和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促使学生利用这些积极的心态来帮助身边的同学。
(三)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日后长远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
因此,小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教会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应有的内涵。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思维对待小学阶段的学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339.html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思维创新
下一篇: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