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的困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人们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际空间;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中小学生及其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和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极为严峻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一)冲击德育理念。网络的开放性,内容的多元性,传输的匿名性,使得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多元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强烈冲击。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和干扰。因此, 如何不受干扰、坚定信念,宣讲正确的道德观念,也成为当今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道难题。
(二)减弱德育意识。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在网络上都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符号的形式出现的,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因此,在缺少有效监督情况下,日常生活中人性被压抑的一面会在这种几乎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得到宣泄。长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欲,淡化道德与法律意识。信息垃圾的泛滥,也会造成上网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弱化。
(三)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引起的心理状态。[2] 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的本性。网络社会是一个比现实世界更自由、更容易放任自己的虚拟世界。当学生在现实世界交往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一个人如果长期脱离现实, 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 一旦进入社会后就可能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长此以往, 必将导致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困难。[3]人际交往的减少,对身边事物不再关注,学生很容易变得精神麻木和道德情感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
(四)道德行为失范。网上信息量大而繁杂,内容多元,这给学生的道德理念造成很大冲击,其反映到行为上,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是超乎寻常的,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多端的新环境,往往存在德育落后于网络的现象。这些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道德的冲突,道德的冲突必然会引起道德的失衡,而道德失衡往往会造成道德行为失范,严重的甚至会诱发青少年犯罪活动。
二、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的德育既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其改善德育内容、方法提高德育效率,又要采取措施消除网络对中小学德育的消极影响。要解决当前德育的困境,需要努力做到:
(一)在互联网上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新阵地,积极弘扬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总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党和国家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成为我们对外宣传的新渠道。”[4]用网络进行主旋律教育与传统主旋律教育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其宣传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国家政府部门与学校要加强通过网络进行德育,真正使网络成为中小学德育的新阵地。
(二)优化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网络具有一些传统德育手段所不具有的优势,网络的出现对传统德育的内容、手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德育内容方面,德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另外也要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在德育方法上,也要发掘网络作为现代德育的重要载体的作用,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现代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现代科技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文化使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 有不少人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本土文化意识逐渐淡漠起来, 如果没有一支懂网络技术的德育教育队伍以新观念、新技术迎接包罗万象、内容虚拟、传播自由及时的网络文化冲击, 光靠传统的工作方法、手段, 思想政治这块阵地将很难守住。[5]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要学习网络、了解网络、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只有了解网上究竟有什么, 学生上网都干些什么,摸准了学生的思想脉搏,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网络时代开创出一片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四)加强网络立法与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青少年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不强,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易于受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轻者道德素质下降,重者将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社会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网络立法,强化对网络的制度约束与法律约束,对一些网络犯罪行为,要加以严惩;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行为的自律教育与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家长应讲究教育策略,注意孩子的网上行为,积极加以引导,以免孩子误入歧途。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力量必须有效结合,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网上网下道德品质。
互联网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它既能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也可能使青年学生陷入“误区”,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6]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但同时也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将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