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音乐可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培养、品质锻造的手段。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快速发展,但又是不成熟的;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思维和逻辑并不完善。因此,小学阶段是人们性格培养、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稍有差池将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而小学音乐恰好是一种美的情感体验与召唤,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品格的描绘,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小学音乐里,美的韵律、美的歌词、美的和声、美的情感给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之境,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应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机把握情感因子,通过生动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通过对音乐的美的体验,来得到情感的净化与升华。比如说,在教唱《小雨沙沙》时,教师要用亲切的、柔和的声音声音,构建一副勃勃生机、姹紫嫣红的春天画面,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感悟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怀抱,离不开雨露姐妹的滋润。
二、音乐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德智体美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四个不可或缺的方面。长期以来,德智体教育目标的达成模式已基本完善,而美育则相对特殊,因为美育更侧重情感深处的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既是音乐知识的传播过程,更是审美教育的美育活动,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载体,教师通过美的美的语言、美的姿态、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在潜移默化中,音乐由外而内层层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再学生再由内而外关照外界和生活。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感受-认知-理解-思考-创造,这是一个美育的过程,无论是春天的燕子,还是夏日的红蜻蜓;无论是找家的小青蛙,还是采蘑菇的小姑娘,都能使学生体验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情感之美。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正是进行道德教化的关键阶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个体只有对社会价值、主流观念、健康心理不断进行内化吸收,才能一步步完成从“单纯自然人”到“合格社会人”的脱变。而小学音乐教育正好搭建了这一桥梁,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情操培养,集体注意教育。例如通过《祖国,祖国我爱你》、《我们美丽的祖国》、《为了我的祖国》、《祖国想妈妈一样》等歌曲的学习和传唱,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含义,树立爱国情操和祖国自豪感。通过《劳动最光荣》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通过《咱们从小讲礼貌》培养小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
四、小学音乐课育人策略浅析
小学音乐课育人价值的体现,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支撑。传统上程式化的教学已经略显呆板,机械的跟唱、歌词的记忆往往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成学生情感体验不足,美育、德育价值无从实现。因此,首先教师要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比如说在《草原牧歌》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蒙古风光图片,蓝天、碧野、白云、骏马以及蒙古包等,让学生心生热爱,主动感悟歌曲中的真善美。其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使音乐教学不流于肤浅,使学生获得生命情感与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准确品味道德,追求美好。
五、结语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重要的,是小学育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探寻方法、深挖价值,把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443.html上一篇: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