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创设话题情境,让学生想说
语文教学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为核心,而语文素养的培养又是基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听教师讲授,课堂中不愿意开口说,只是默默地听,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具有消极作用。创设话题情境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主动的、大胆地开口说,在说中引入新的知识点探究。如在《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童年的趣事来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的发现,由此而引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以“你是否失信于别人”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关于诚信的话题,以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来引入阅读,让学生结合生活进入阅读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较强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可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探究过程中。
如在初一作文教学《观察》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如米蒂盗画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都能使学生迅速引起对如何观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自然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进入阅读状态,可较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但需要注意,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只关注情境的创设而忽视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从而导致情境的低效性。因此,在情境中教师定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
如《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然后提出问题“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来引导学生精读写鸟部分。又如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中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由这几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结构。
四、创设活动情境,活动中引导探究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中教师非得让学生认认真真的坐好,学生自然会感觉压抑而难受。相反的,如果课堂中教师能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来引导学生在动中学,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可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活动来创设情境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表演、唱歌等。
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请两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研究。如《四个太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冻僵、温暖”等词含义,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的感觉,师生对话中让学生表演当时的状态,让学生感到“冷”,也让学生看到温暖,也许这里的“冷”不是真冷,这里的“温暖”不是真温暖,是“仿佛感受”,但却是动态的、是亲身感受的,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获得积极内心体验的,这样的语言理解是深刻的。又如《快乐的节日》《小小的船》等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活动来进入阅读,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兴趣高涨,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境的作用,合理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激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455.html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