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为了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地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和理念,大部分中小学都能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加大课间活动时间,为全面发展学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中小学学校体育是由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三大部分组成。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活动时间更长,而且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如大课间体育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进行体魄锻炼,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享受体育,感受体育的魅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提高中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一、目前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不够重视
第一,校领导思想上认识不够。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与局限,有些校领导对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应付检查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第二,活动保障不够。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度资金、人力、场地器材等保障。目前许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随意性较大,场地不够,活动内容简单、枯燥,人力少等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学校还没有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金和资源,科学地建立健全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为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其次,学校对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总量、质量也同样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致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组织上比较松散,没有创新,没有特色;最后,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素质等情况评价也不健全、不准确等等,影响了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工作力度不够
大课间体育活动都在规定时间中进行,全校学生都要参加,是学校每天都开展的大型活动,组织任务重,情况复杂,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所以教师责任大、压力大。同时又由于社会和学校又不够重视,教师的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报酬,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性明显不够,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3.学生参加积极性差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在表面上看是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差参差不齐,如小学生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玩或做操的时间,而高年级学生则认为是学校走形式和走过场,没有任何意思。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越来越差,学生做操站着不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同时学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也不够,没有树立好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
二、中小学有效开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目标,学校领导要紧跟时代,明确办学理念,引导全校教师真心实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刻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不断地转化成学校的办学思想。要不断加强宣传与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黑板报、橱窗、简报等阵地,宣传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意义与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内容及方法,并在校公示栏等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全校各班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
2.完善制度,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进行
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安全有序地开展。明确责任人,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时间、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等;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安全预案。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校园活动安全教育,指导学生科学正确的健身方法,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完善师生的评价机制。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加大考核结果的奖惩力度,教师与学生的个人评优评选、班级体的评优评选等都要与其挂钩,以提高全校师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制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计划,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首先,提高班主任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班主任主要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预防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班主任在提高班主任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干部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提高班主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效果。
其次,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编排能力、组织与指挥能力、教学能力等。编排能力实践是指体育教师编写能力。包含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大课间操的学期安排、学生活动时间、内容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编排能力可以是个人编写也可以是全体教研室体育工作人员共同编排。组织与指挥能力,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由体育教师轮流值日组织与指挥,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指挥全校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能力。组织与指挥时要果敢、准确,声音洪亮,口令简明有力;教学能力,大课间体育活动技能的教学都是由体育教师负责进行教学和指导,因此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学校要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时代性与特色性、场地器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学生活动时间的合理性与保障以及组织形式的新颖性等。所以学校要利用的各种激励机制,不断把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智慧火迅速点燃起来,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大舞台,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全校师生都喜欢的一项学校体育活动。
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激发师生积极性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来看,评价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是建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关键,是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构建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检查与评价,可将评价效果作为评定学校办学质量成绩之一;学校对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出勤检查与评价,评价效果作为文明班或教师工作的评定条件之一;班级将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参与表现作为综合素质及体育课分数评定条件之一;学期让学生个人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475.html上一篇: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