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近年来,小学生性侵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其影响之恶劣,性质之严重,令人瞠目结舌。笔者认为,小学生性侵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小学生性侵事件的影响
小学生性侵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疾首,给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
1.对小学生本人的影响 在小学生性教育方面,我们国家只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几乎还是一个盲点。小学生的性知识极度缺乏,以致于当她们遭到性侵时,还没完全意识到是对自己的侵害,又因羞于启齿、怕于启齿,使得“色狼”们的卑鄙无耻行为得以继续漫延;而当小学生真正意识到她们遭遇到的性侵行为时,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灵上的痛苦与折磨。小学生正处于意识懵懂的时期,性侵事件的发生,极有可能使得小学生本人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消沉、灰暗的的心理阴影期,甚至会发生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严重时导致小学生的自杀等。
2.对学生家庭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寄托。当孩子遭受性侵时,对父母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在目前的这个社会上,原本就承受着工作、生活、养老等诸多压力的父母,不得不为孩子的性安全费神伤脑,为孩子的人身安全心力交瘁,使整个家庭笼罩在深深的阴影之下,严重时窒息整个家庭的正常的生活氛围。
3.对教师群体的影响 作为一个良心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一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然而,小学生性侵事件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中的教师角色开始质疑,对“良师益友”这一称谓开始批评,性侵事件破坏了教师群体的人格尊严,腐蚀着教师群体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小学生性侵事件的原因
1.性教育的缺失 性,是一门科学,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无师自通的。性教育,是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不论是在当前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的性教育都是极其缺失的,甚至都有“谈性色变”的发生。在考试升学的压力下,不论是校方还是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考试卷面成绩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性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自身对性教育知识的缺乏,既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能力对孩子实施性教育。在小学存在着诸多制约性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如小学领导对性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不能保证性健康教育的课时,性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生现实需要,并缺乏系统性;小学师资队伍中缺乏有专业素养的性健康教育教师。[1]
2.小学生本人权利意识淡漠 按照熊丙奇教授的观点,性侵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了我们的教育是一种“伪善”教育,即只选择性地告诉学生所谓“美好”的事物,甚至故意夸大美化某些人物,比如学校校长。[2]并且,家长往往告诫小学生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争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中长大的学生,就会误以为她们中的老师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的,会失去对教师行为的鉴别能力,从而导致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致于当侵权事件发生她们身上时,她们仍然尚未意识到自身权利受到了侵害,更不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由于小学生缺乏权利意识,再加之受到性侵之后又遭到威胁,以致于使得性侵后很长一段时间,性侵事实才被暴露出来,也使得深谙此道的肇事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
3.教师个体的道德败坏 性侵事件的发生,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作为始作俑者的教师本人,更是难辞其咎。目前,由于社会生活的压力,加之自身道德的败坏,使得部分教师的心灵处于扭曲状态,无处释放的负能量就转移到了无辜的小学生身上,造就了小学生性侵案件的发生。
三、小学生性侵事件的对策
1.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强小学生的性教育 在性教育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发达国家则有了较好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瑞典就强调性教育要从幼儿开始。在小学教育的阶段,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语,不要轻易搭坐别人的车子等等。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对性教育做了部署,包括制定了《美国性知识和性教育委员会学习手册》等,从小学阶段,就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并且告诉孩子哪些部位属于隐私,是需要得到尊重的。英国的家庭计划协会,也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性教育,并且对性教育的目的、宗旨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2.加强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受传统社会的影响,目前我们国家整体的法治建设水平还亟待加强,国民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小学生的权利意识非常淡漠,这种情形,在农村的小学生中尤为普遍。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小学生的权利意识教育,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让孩子懂得社会中的良莠不齐现象,帮助孩子适应这个真实的社会。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但这并不等于不告诉学生社会中的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等诸多社会乱象。所以,加强小学生的权利意识尤为重要。
3.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 有效遏制小学生侵权事件的发生,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尤为重要。司马光关于“德”与“才”,有着极为精到的论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任,其人格修养是最为重要的。前总理温家宝说过:教育是心灵与心里的沟通,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中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引导学生。这样的教育,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称职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503.html下一篇:伊犁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