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1.创设情境,领略古诗意境美。
《山行》是一首优美壮丽的风景诗,短短的几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秋色图,诗人用神来之笔描绘了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在秋天的姿态,那种意境读来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着首诗时,我以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欣赏这幅画:重重叠叠的高山,蜿蜒的小溪,深山里的人家,还有近处红红火火的枫林等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秋色图,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聆听《山行》的配乐朗诵,使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景色:深秋时节的寒山,一条小路通向远方,高山上隐约有几户人家好象在白云深处一样,和诗人一起欣赏到的还有那满山遍野的红枫感受大自然所创造的壮丽美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词句,体会古诗语言美。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把思想感情表达地淋漓尽致,杜甫称他为“笔落惊?L雨”。《望庐山瀑布》一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无比热爱之情。在教学着首诗时,我着重让学生理解“生”、“挂”、“飞”、“直下”等词,一个“生”字写出了香庐峰之,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升腾浮动的情景;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望”的状态中,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的挂在山川之间,谁能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呢?只有大自然。这里包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神气、伟大的赞美。而一个“飞”字给人以瀑布奔流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好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只有诗人李白才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对这些词的理解,进一步领略了诗的意境美,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从作者所创作的诗中体会语言美,也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一份热爱之情。
3.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然而,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诗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
4.诵读诗句,感受韵律美。
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含蓄壮美的意境,凝练而形象的语言,无一不是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慨。理解诗意后,再细细地咀嚼、回味,脑海里浮现出诗所描绘的情景,句尾的压韵整齐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加上古诗的韵味抑扬顿挫。学生有感情地吟咏,绘声绘色地表达出优美的诗情画意,充分体会到诗歌鲜明和谐的韵律美。
5.玩转诗性,感悟诗学之美。
诗性,包含两个方面,一位诗人自身的性格之美,二为诗歌所展现的思想之美,两者的完美结合共同体现出诗歌的学问之美。诗歌领域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其精妙短小的形式却展现出无限延长的思想价值,其中不乏表达作者的写作背景与思想感情,而现今小学语文课本所录入的几十首意识较为简单的诗词,内容积极向上、思想丰富多彩,多表达一些游子思乡、寄情山水或者忧国忧民的大人思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下十分流行的穿越手法,将小学生带入诗人生活的年代与风貌,再现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与深情,让学生和诗人在异域的时空中实现对话式的交流,从而接受思想上的洗涤与心灵上的崇敬,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诗歌赏析底蕴,在玩转诗性的基础上掌握诗歌的诗学之美,领悟诗歌原本的思想感情与本质内容。
6.关注诗眼,探析诗意之美。
诗眼就好似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明星,独显出最亮的自己却不忘怀天空的整体美好,诗眼在一篇诗歌中的地位即是这样,倍受广泛读者的夸赞却仍无法脱离整首诗歌的本体,对于题目的意趣、诗歌整体的表现力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足以使得整首古诗熠熠生辉。记忆最深的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其中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的春雨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潜”字作为整首诗的诗眼表现了春雨的活泼和调皮,给人一种清灵生动之美,可谓是极尽诗意的表达。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的赏析时,如果能够从实验着手入笔,一方面会体会到诗人的真情实意,一方面也是对整体诗歌诗意的一个把握和理解。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上实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对于学生个人诗歌底蕴的培养与文化思想的领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拘泥表面的诗歌发现,更应该注重学生诗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解诗歌、赞颂诗歌和品位诗歌,感受诗歌各个层次的美丽与自豪,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5744.html上一篇:小学生日记写作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