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模式不够完善
现有的传统南拳教材的教学实施情况参差不齐,而一般体育课、武术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在传统南拳教学过程中的不适应,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成果。
(二)传统南拳教学的教学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调查中可以看到传统南拳教学设施(场地、器材)的建设不足,是“传统南拳进校园”的一大阻碍,必须对教学设施中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进行改良和添加。而要完善设施,一方面需要对传统南拳从文化到套路,从功法到器械的全面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教育教学流程有全方位的体验,二者结合三起,才能真正挖掘和规范传统南拳教学实施的软硬件环境。
(三)传统南拳教学师资力量不够
现有的传统南拳教育教学师资主要来自于各中小学校的体育老师,其知识背景、基础技能的掌握与传统南拳教育的实施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给教师授课理念、授课技能、授课过程带来了严重影响。
(四)传统南拳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不够浓
当前的社会环境与舆论引导对传统南拳所拥有的文化传承、武术精神等的倡导和推崇存在着较大的缺失,无论是中小学校内领导,还是中小学生群体,或是社会大众的整体认知,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传统南拳进校园”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说,泉州地区中小学开展传统南拳教育之路,是必须的,也是创新的。但是这一条路刚刚踏出第一步,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仍然需要各届人士不断的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推动传统南拳进校园活动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进而将传统南拳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性格培养等深刻的结合在一起,打造“传统南拳在校园”、“传统南拳重复兴”的局面。
二、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的教学内容、教法改革和评价方式
1.传统南拳教学内容的改善与提升
2013年6月,《五祖拳教程》的出版,是泉州市深化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中小学地方体育课程的一次积极探索。但是,《五祖拳教程》只是针对南少林五祖拳的教材,而区域内其他传统南拳的教材仍然处于空白。教材的?我恍栽诘鼻暗幕肪持芯哂幸欢ǖ牧夹宰饔茫?即可以引导中小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五祖拳这一代表性拳种上,从而重新建立起传统南拳传承的传统;但从长远来看,限制了其他传统拳种的传承与继承。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南拳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当前教材进行丰富化和实践化,二是对其他传统南拳的教材进行开发及建设,三是各年龄段传统南拳的学习材料的开发与建设。
2.传统南拳教学方法的改善与提升
传统南拳教学方法要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对传统武术教法的扬弃,同时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一是要完善教学流程,强化教学仪规,传递文化内涵;二是要采用多种教法,提升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三是要传统南拳学习者段位考评的引导方式
(二)改善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课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承载着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要从传统南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改善,来建设适合于传统南拳教育的教学环境。要注重文化传递,更要注重心理疏导从而改善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课的教学环境 。
(三)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师资队伍建设方式
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师资队伍构成要不断提升,必须定向培养加强传统南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元方式壮大传统南拳师资队伍以及提高泉州地区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的认识和了解。
(四)提高泉州地区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的认识和了解
1.泉州地区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认识提升的文化驱动力
校园是传统南拳开展的重要阵地,也是提升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认知的主要环境。要加强文化建设,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的认知和了解。要加强中华武术魂的文化建设,突出南拳尚武精神的文化建设
2.泉州地区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认识提升的校内氛围营造
学校是传统南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未来传播传统南拳文化的重要人群,因此,要抓好校内的平台建设,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来提升校内氛围营造的效果。要以传统南拳社团为载体,推动校内南拳发展 ,要以精品活动为焦点,展示校内南拳发展成果
3.泉州地区中小学生对传统南拳认识提升的社会氛围营造。推动丰富多元的传统南拳宣传活动,挖掘培养传统南拳的传承人与代言人 ,跨界、跨区域开展交流合作推进整体氛围提升。
总之,传统南拳的内容要进行改造,使它吻合中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在实用性上。如对攻防的内容进行改造,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卫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289.html上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下一篇: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