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分析后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两点:
应试教育造就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功力作文心理。片面地追求高分,使得学生们在校只学习了大量的应试作文技巧,在家里更是灯下苦读了众多的优秀范文,有时更是不惜胡编乱造。分数是有了,可是却忽视了学生们内心真正想要说的话,扭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
学生们极度地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总是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但是,当“心”没有观察过生活,没有体验过生活,没有感受过生活时,那“口”中又岂能说出些许什么?我想,“我手”此时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吧。我们的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导致学生们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试问,缺少生活的他们又怎么会写出好的作文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段话,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他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就是作文的本源,而作文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许多作家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作者的经历越是丰富,对生活的感受越是深刻,积累的写作素材就越多,写出的作品就越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小学生生活阅历很浅,知识底子薄弱,写作文时,就更应当以生活为基础,就更应当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积极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则应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生活”入手,努力实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理念,致力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使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作文”。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关系到一篇习作的成败。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喜欢观察;交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善于观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乐于观察。同时,还要及时地督促学生们做好笔记,随时进行练笔。只要学生的眼睛睁开了,耳朵打开了,口也便张开了,“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述我心”便不是我们的祈愿了。
二、要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
好的文章总能给人真实的情感体验,那是因为其作者曾经真实地感受过生活,真实地获得过情感的体验。诗人雁翼对此形象地说,对生活的感受,在创作中起着“点火”的作用。亦即是,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参与生活,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进行加工提炼。有生活的感受,就能写出作文;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作文中自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三、要引导学生及时地积累生活
“好?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初尝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世人都晓得李贺是诗中奇才,却不曾记得他每觅得佳句都要及时记于纸上,放入随身锦囊之中,待回到家中整理提炼。古今多少文学大师无不如此。他们将随手记录的东西,进行加工提炼,便铸就了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当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引导他们真切地感受过生活;引导他们及时地积累了生活。试问,此时学生们还会为了作文愁眉不展吗?试问,小学生的笔下不会写出好的作文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生活就是这源头的水。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只有让学生睁开眼睛看生活,打开耳朵听生活,用全身的感官去感知生活,学生们才会写出经得住推敲,感情真挚而充沛的习作。只有将作文教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它才能结出丰硕肥美的果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400.html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