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蒙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二、朗读与想象并行,感悟语言情意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而学生的情意受到感染,身心受到陶冶亦需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如指导朗读《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达到“情动而辞发”,能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了。
三、感知语言,加强训练
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烟,如雾,如尘”,写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神态。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瀑布在风中的美,可以先让学生按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标点去读,进行比较,体会出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再让学生随优美的音乐感情朗读,这样就会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缥缈、朦胧。
四、正确评价,体验乐趣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名朗读后,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习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朗读目标应具体化,明确化
训练的对象是学生,一切训练活动以学生能够达到为准则,不能简单地提“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是针对具体的一篇篇课文的,而我们除了重视课文朗读之外,更重要地是重视学生在朗读训练活动中的内心体验,所以在确定朗读训练目标时,第一步应是针对学生的,提出训练要求,如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得响,读得畅等。其次,必须掌握朗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和各年级的训练要求,这就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新课标中,这句话反复提出。这句话有两点含义:一是关于朗读的总体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读的内容是课文,即教材中选用的范文。但在各年级的训练要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本朗读能力与习惯,中年级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能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而高年级则要求,能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针对这些不同的要求,和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作用。在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同时,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文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409.html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