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主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思考教师如何教,学生应该怎样学?一堂课的好与坏,笔者认为不是课堂内容有多少,教学的形式有多花哨,而是学生正真掌握了什么?在一节课中学生解决了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感受,恰恰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保护学生生命中与生俱来的音乐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适当的空间让他们把这部分呈现出来。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他们发自内心,自然的,本能的动作,从而达到自然的结果,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真实,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体验性原则
布鲁纳说,任何一个学科,保持了它知识特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节奏作为元素性中的第一要素,只有低段对元素性有了充分的感性体验,到了高段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可能。我国的“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段提出“对节拍做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一年级的音乐课程中,都是简短富有童趣的歌曲,比如我在上《这是什么》这一节唱歌课之前,我通过节奏导入,让学生跟着节拍器走路,拍手,跺脚等不同的体态律动来感知节拍的规律。节拍器提供稳定的速度,通过这样稳定的节拍感知和建立。然后导入歌曲的聆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体验与分辨。让学生去发现节拍的不同之处,加上反复的律动体验更好的去感知和理解。有了这一系列的铺设和循环再来体验分辨三拍子。例如《小小的船》这一课中,同样也是建立节奏感为教学的重点,以二拍子变化三拍子为难点解决,师生互动,恒拍子的节奏不断跟着节拍器反复体验,目的是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建立一个稳定感。在这个基础上我始终保持恒拍的持续,让学生加入第三拍,变成三拍子。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节奏是否稳定和准确。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及帮助。
笔者非常强调节拍器的使用,原因是内心建立稳定的恒拍感。恒拍感的建立需要学生在初学阶段养成打拍子的良好习惯,这里需要稳定速度的支撑。而往往很多学生没有建立稳定的速度,没有明确的拍子划分概念与控制能力。所以基石没有稳固后续的工程学生会很吃力。所以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保障学习的顺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节拍器正确的使用能是学生的节奏感建立事半功倍。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比旋律更为重要的元素。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足可以看出准确掌握节奏的重要性。在三大体教学法体系中,均有训练节奏,培养节奏感的游戏练习。例如达尔科罗次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动作进行节奏和速度的游戏。柯达伊教学法将节奏与旋律训练相结合。奥尔夫将节奏与语言相结合。这些都是为了建立学生的节奏感。
在日积月累,不断巩固稳定节拍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音值的学习,笔者课堂上运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奥尔夫?⒔谧嗟穆啥?与语言的结合,形象而且学生易懂。然后接着增加混合节拍的体验,例如《调皮的小闹钟》这节欣赏课,我的重点同样是感知体验节拍,教学难点是通过体验掌握切分节奏。其实很多时候,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我们还是口传心授的方法。虽然这样也不是不可行,但是学生对它的理解就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掌握,固定地方的掌握,也许换了另一首作品同样的节奏型他就不一定听得出来,缺少对节奏音效的理解。在这一课中我设计学生们跟着旋律走动,走满整个空间,当听到出现切分节奏的地方扭一扭,感受和正常走路的不同之处。一次两次学生个体做不好,多次反复的体验学生就会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节奏型在音乐要表现的音乐效过是怎样的。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来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每一次的设计都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理性到感性。这样学生的基础就牢固而扎实。
总之在低段的节奏训练中可以运用很多简单的身势律动来体验,实践。如简单的拍球感知音乐节拍,听节拍器或者旋律走步感受稳定拍及节奏,听音乐走呼啦圈,听到重拍走到不同的圈里面,或者通过身体的重力感受节奏中的重拍,可以借助道具,可以运用自己的身体某一个部分。我们也未曾听到专家对走步或者律动的动作,舞蹈姿态做美感和技术上的要求。通常只有一句话“跟着音乐走”这样是最容易让学生走进音乐,而又能用身体自然的流淌出对音乐的感觉。
四、实践性原则
我们谈到音乐总会说“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音乐在时间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讲不同的音高与不同的音值组合起来,呈现在听众的面前。
在中高段的教学中,不管是学唱课还是欣赏课,已经不在单单依赖简单的肢体律动来感知节奏。对于节拍器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限制,一段完整的音乐练习如果重头到尾都使用节拍器,会造成音乐进行的机械与呆板。所以笔者常常会采用随着音乐的流动进行指挥的打拍练习,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律动感的训练方法。学生在音响效果下,随着指挥图示挥出音乐的节拍,这个比简单的数拍练习更有效。而且除了稳定性和精准性的要求以外,还需要学生把握节奏的生动性。这种生动性恰恰是表达音乐风格的正真需求,这光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体会许多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特别是不同风格中的节奏重音的时间与位置。结合大量的音乐时间。来训练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中节奏感的感受与控制能力,提高学生对节奏生动性的表达。这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标。例如不同的中西方作品,古典与现代,爵士乐与拉丁音乐,他们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的节奏型,独特的重音这些都使得他们具有自己的音乐特征和风格。
“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激动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作品,感受音乐要素中的节奏,笔者感觉任重而道远。“如何教”和“如何学”同样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和体验,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和引导学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