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树立以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管理者应该树立一种以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首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不应该把社会上的活动放在教学活动的前面,对教学管理工作不闻不问。其次,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要一心的谋教育,要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远景,同时也要有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最后,教育管理者应该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其他的工作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摆正自己和其他的不同的层次的人的工作之间的联系,做好合理的分工合作。
二、实施教师责任管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学计划的安排,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来说,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态度、手段与方法,学校管理者应合理结合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积极构建科学的教学激励举措,能够使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激发,促进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针对当前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最终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改善方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合理借助学校举办讲座、教师研修以及观摩教学等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评价组织机构,制定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管理意识的增强,促进学生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建立互助合作的工作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管理工作本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把尊重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尤其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就更需要满足教师更多的需求,建立激发教师工作能力的工作机制,征求大家的意见。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得出,有九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切磋是非常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也是最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途径。因此,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机制,改变以往的管理思路,在学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组合式,由学校将教师结合成对;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接对或临时接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接力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后,即成为师傅,交给其带徒弟的任务;辐射式,把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校外的骨干教师接对。同伴互助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备课、互助听课、移位教学等活动,通过在互助合作中教师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分享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四、创建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本化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也需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是赢得每一位教师信任和促使他们积极工作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喜欢领导在管理中表现出盛气凌人和简单粗暴,更不会信服不负责任、放任自由管理的领导。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应创建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者应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构建出人本化的管理方式。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正是以共识与情感为基础的,真正地突出每一位教师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巨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促进教师们的共同发展。
五、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建出特色学校教育
新时期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要在管理上转变理念。管理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管理者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去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以实现高效率的教学为目的,同时,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重视管理过程,从而建立旨在促进人发展的制度、机制。二是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价值在于师生间像开发宝藏一样,将蕴涵在每一个人心里的美好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多样的发展需求、潜能挖掘出来。如何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与升华,除了通过参加上?组织的各种学科培训、知识培训外,还课采取多种学习模式,如自学、互学、集体学等,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转变,理念得以升华。另外,应建立激励保障,专注教师的发展。“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有时候人情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冷冰冰的制度的威力。所以要实现尊重的管理,首先就要落实情感激励。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更多的是走进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目前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要想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掌握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使用更加适合的发展方式,设置更加科学的课程管理,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要进行一定的配合,使小学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856.html下一篇:浅谈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