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学习的引领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它越是卷入得深――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与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积极地参与学习者自身内部所发生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中充当学习的引领者,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练、布置文艺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育人的引导者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是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使其通过合作获得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而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甚或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善于发现问题,写作日记。又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也可得到发展。
四、知识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艺术演出,图书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实施课改之后,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室内走到室外、从校内走到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7059.html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