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个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时期开始得到训练和培养。而语言运用其实就是从单字到词语、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的一个组合过程。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就是由单字开始逐渐深入,然后到词法语法再到文体材料的,最后到价值情感的表达的过程。小学语文老师,充当了学生语言学习上的引路人,必须要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
一、小学语文语言运用系统教学中的三个重要方面
1.语言运用中的识字认字教学。
例如,对我们区别“躁”与“噪”两个字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的时候,老师如若是径直进行书本理论知识讲解,肯定会促使学生的思考具有压力,无法形成对两个字词的区别产生深切的记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利用形态表象性较强的语句言词来强化学生们记忆知识,例如老师可以这样说:这两个字词本身是相同母亲孕育的同胞兄弟,虽然他们的姓名类同,长相类似,但是他们的性格特质却完全不同。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老大“躁”会相比小弟“噪”多一个“止”,也就是说,老大因为事情没有办成而生气一直在跺脚,所以老大的性格特质会相比较躁急。这么一说,学生对这样两个字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被强化,并且提升了学生们学习字词技能的兴趣。
2.语言运用中的标点符号教学。
例如,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应用标点符号,有些学生通常会“一逗到底”,整篇文章只标记一个句号。考虑这样的一种现象,假若老师教育学生群体只是一味的说教批评,或是对学生逼迫性地让其修正学习,不但不能获得很好的成效,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醒学生注意,老师可以有意一口气读完全文,此时,老师再假装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学生们说:“没有标点符合的文章还真是可怕,累死人还不偿性命!”这样一说,学生们在开心快乐的学习气氛里得到了切身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修正他们标点符号的错误。
3.语言运用中的阅读能力教学。
文章快速通读并不是指简单的快速阅读文章,而是要在确保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快速阅读训练,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字写作方面判别能力得到强化,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文字写作应用能力。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学生培训快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用3~5分钟的时间对《火烧云》这一篇课文进行快速阅读,并且要求学生说出文章里哪些句子具体描写火烧云的颜色,这些云彩颜色变换的依次顺序是什么样的?时间到达以后,教师可进行点名回答,刺激学生答复:“火烧云展现的颜色依次顺序是:红色,金色,一半紫一半黄,一半灰一半百合色,以后是灰色、黄色、紫色。”在时间被限制的条件下,学生会忘我地投入到速读里面,?亩?促进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教学艺术
1.幽默性教学。
实质上来说,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老师应提升语文课堂语言的幽默性,来营造心情放松,欢欣快乐氛围。幽默的课堂言语要比枯燥无味的传授获取的成效更好。
2.生活性教学。
课堂教学需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周围存在的所有事物,都能提炼出相应的文字信息。小到一个水果的具体名称以及名称的汉字写法,大到一个事件的具体过程,学生可对事件进行叙述并发表看法。这些文字信息俯拾即是,只要学生能去发掘,都能够获得。因此,老师应提倡或要求学生写日记,其实就是生活性教学的一个体现。此外,培养学生勤翻字典词典,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也是生活性教学的重要内容。
3.艺术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在教学中尤其需要避免一成不变的灌输教育或是僵化教育,这将会给学生对语文学习带来严重的枯燥感和厌恶感。根据教师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参差情况,教师需要进行艺术性教学:一是在进行完基础的知识教学之后,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内容开展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观感,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以达到对语言的没理解和运用;三是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等。
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在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其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近观,提高学生面对测试题的能力,还要有远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灵活又不缺系统的教育方法,避免枯燥教育和僵化教育,尽量将幽默性、生活性和艺术性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学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7359.html上一篇:探讨小学生武德教育价值与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