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1在演唱活动中识谱
教唱歌曲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使用、附带乐谱较多。课堂中,每位学生都会带上自己的音乐书进入教室,学唱歌曲时会自然地打开课本对着乐谱演唱,这为我们的识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谱能力的培养。
从熟悉的音乐中识谱。很多歌曲学生听了后会有所回忆,很想跟唱,我们教师不妨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先唱歌词。这样在教歌曲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在熟悉歌曲旋律,对音乐有了美的体验之后,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下识谱,如歌曲《歌声与微笑》是一首充满美感的歌曲,起句旋律就非常优美感人, 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么通俗易懂的歌词,很能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教师对起句加以引导地教唱,学生很能把握好对曲子的理解,接着再哼唱曲谱就有效果了。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学生爱唱,但歌词不大适合小学生,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随琴或随音响哼唱曲谱,岂不是一举两得。
从简单的音乐中识谱。简单的音乐是视学生的年级和班级水平相对而言的。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短小精悍的歌曲来学习识谱(如动画片主题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如在识谱教学时,开始让学生唱出自己儿时最喜欢的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大风车》、《新年好》等),然后将歌曲的简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唱歌词转变到识谱练习。接下来要求学生先识别各音符的唱法,然后随老师的引导将乐谱唱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部分学生便能独立视唱。此时的这部分学生对乐谱的兴趣浓厚,于是教师要抓紧这一时机,让他们当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学生进行视唱。
从典型的音乐中识谱。典型的音乐是视音乐而定的。或强弱对比强烈,或速度对比强烈,或特殊演唱符号集中……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铃儿响叮当》的弱起音符、《阿童木之歌》的切分音、《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中休止符都较有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新鲜感中学唱曲谱会更有兴趣。如十一册中歌曲《剪羊毛》中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最后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三连音也很有特点,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先弹出曲子的前奏,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歌曲?再讨论刚才老师用的又是什么节奏?逐步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三连音,它在时值上又是那么的特殊,了解透了三连音,曲子的演唱学生也就没有难度了。
2在欣赏活动中识谱
教师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道德,精神意识地熏陶,进入歌曲情境。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切。
欣赏简单旋律,促进识谱教学。如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可以利用这个有趣而富有哲理的音乐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采用音乐游戏这种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兔子与小乌龟主旋律音乐的哼唱中完成即兴表演,加深学生的识谱记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贝多芬的《欢乐颂》曲子很简单,但人们会从乐曲那凝重的沉默到冲击黑暗、沐浴光明的激昂中,感受到贝多芬那个时代人们崇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感受到贝多芬那充满斗争和胜利的信念,感受到什么是坚韧的意志,什么是庄严的辉煌。教师让学生充分得感受曲子的魅力后,拿出曲谱让学生在很有感触的基础上学唱歌谱。
欣赏典型曲目,讲授音乐符号。结合音乐分析音乐知识(音调、速度、强弱的表现特征),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讲授倚音符号,可以从前倚音符音、后倚音、单倚音、复倚音的表现力去渲染音乐的特殊作用,可以用前倚音的机灵,后倚音的留恋,单倚音的纯洁,复倚音的缠绵等内在美学因素,让学生觉得小小的音符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奇妙的遐想中去识谱会更佳。
欣赏律动音乐,感受节奏奥秘。儿童的天性即好动,让他们在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中律动,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动中表现音乐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制造能力。如新疆音乐的切分节奏,内蒙音乐的二分节奏,彝族音乐的十六分节奏,陕北音乐的高亢,江南音乐的雅致等等,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律动空间,让他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奥秘,对他们学习识谱也有好处的。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电视里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
3在器乐教学中识谱
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
学习歌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落实。用器乐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小鸭子》、《粉刷匠》等的口琴伴奏。《小白船》、《送别》等的竖笛伴奏。《八月桂花遍地开》、《拥军花鼓》等的打击乐伴奏都会给歌曲演唱增添色彩,增加?d趣,从而也增强识谱意识的提高。如学唱《过新年》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识谱教学开展地形象生动。 欣赏乐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深入。欣赏曲目是经过时代洗礼的经典曲目,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用乐器再现主旋律,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兴奋感,“我也会演奏名曲啦”!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刘天华的《光明行》等各曲中的主旋律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演奏。
4在拓展练习中识谱
表现歌曲编配适当情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力度、速度、节奏的理解。如《苗岭的早晨》中音乐原所表现出来的鸟鸣声,是一种自然情景的描绘,让学生用口哨来模仿音乐的鸟叫声,对于高音与音符会有新的认识。《金蛇狂舞》中的锣鼓节奏会加强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创作,也会在创作中加深对音符组合的理解。
运用音乐要素填词歌唱。让学生填词歌唱,可让其先简单的乐句填空的方式进行,也可让学生随着熟悉短小乐句而展开丰富的连接创作而达到创造思维的开展,会对小小音符的巨大作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习识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发挥想象充分表达自我。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创作能力毕竟很有限,他们所掌握的创作知识与技能的范围较窄,但他们的创作欲望教强。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教师可以利用有基础有条件的学生因素,有的放矢地重点扶持尖子学生来影响带动其他学生来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会有成效的。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任务各族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造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的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扬音乐之长,改变单一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为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深层次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的新一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7611.html上一篇:小学低段学生统计前概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