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普查对象与方法
普查对象为我校一年级至六年级所有学生。以2014―2016年全校学生体检结果为基础,包括不同性别6~12周岁年龄组乳恒牙龋齿患病资料。
按照世界?l生组织(WHO)口腔疾病调查标准进行诊断,按年级分组,由高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深入到学校,在自然光线下用口镜、探针、镊子等常用器械,以问、探、叩为主,按顺序逐牙进行检查,未做X线检查,检查完毕,填入学生个人体检表,最后由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汇总。校医室对所有学生及家长开展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由此(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学生龋齿患病率很高,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我校学生最常见、多发病之一,加强龋齿的防控工作绝不能放松。
2.近三年男、女生龋齿率统计图
表3是我校近三年学生饮食习惯调查,表中把学生分成牙齿正常与龋齿学生两组,从表中可以看出食用零食与龋齿患病的因果关系。牙齿正常的学生与经常食用零食习惯成反比例关系,零食食用越少,牙齿正常机会越大;龋齿学生与经常食用零食习惯成正比例关系,凡经常食用零食,龋齿发病率越大。
4.学生刷牙习惯调查表
刷牙习惯与龋齿患率的关系(见表4),近三年我校跟综调查学生刷牙习惯共2762人次,其中牙齿正常学生有91.06%是经常刷牙,而且早晚都刷牙的占了82.13%;龋齿学生只有18.22%是经常刷牙,不刷牙或偶尔刷牙的占了81.78%。因此经常刷牙与不刷牙或偶尔刷牙对预防龋齿的作用有明显的差距。刷牙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对于预防龋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讨论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牙菌斑、致龋细菌和长期进食含糖食品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其机理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含糖食品长时间停留牙齿表面并作为细菌的底物,细菌可以通过细菌酶的作用,代谢分解含糖食品,然后产生酸性产物,这些酸性物质就会使牙齿脱钙,逐渐发生缺损成洞,形成龋齿。另一方面,含糖食品也可为细菌的生存提供营养,细菌就会不断增生繁殖,造成更大的破坏。
从本文调查结果看,这三年我校学生的龋齿率分别为57.57%、59.34%、48.83%,发病率很高,成为我校学生多发病之一。在龋齿学生中大部分是经常食用零食,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成了我校学生龋齿致病的危险因素。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来自附近乡村的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健康意识薄弱或者外出务工令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对于保护牙齿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令学生的龋齿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刷牙是个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能清除口腔里的食物残渣,能机械性去除牙菌斑和白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是预防龋齿的保护因素。从本次调查所得,牙齿正常的学生,91.06%的学生是经常刷牙,而且基本形成早晚都刷牙的习惯;龋齿学生则有81.78%的学生不刷牙或偶尔刷牙,而且刷牙的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刷牙方法不正确(多数采用横刷法、竖刷法者较少),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使用率不高。
为了控制龋齿的患病者,我们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小学生都能认识到龋齿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并使其能更好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改善食谱,开展低糖饮食;③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早晚刷牙;④使用含氟牙膏;⑤开展窝沟封闭和含氟防龋;⑥定时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学生的口腔健康,需要更多的家长、老师、医生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