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应是平等而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为教育对象,也为教育手段,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构成完整的全语言教育体系。全语言教育并非特指某一专门的课程教学方法,而是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中完善当前的学科教学方式,其突出特点正是表现为语言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全语言教育思想渗透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将对传统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当前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全语言教育思想体现了语言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语言认知规律,指引着语文课程的改革趋势,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影响极为重大。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个人成长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遏制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全语言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和谐民主的情感沟通氛围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精神上的契合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对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不仅包括教师对于特定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包括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正确处理与选择。全语言教育强调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主张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切实的课程学习需要来合理安排。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转变可从以下几点看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感悟过程;重视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突出学生课外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个体间信息互补的重要方式。
二、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教师本身应积极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化,实践素质教育的基本改革内涵,从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双重角度来构建全新的教学发展体系,完善自身的教学改革理念。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提升,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
全语言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为一个整体,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活动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小学语文中涉及的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回归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加以开展,方能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实用功能。在学生生存的环境和背景下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形式,提升整体语言素养。
(二)在灵活的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全语言教育的实践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灵活有效的语言环境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无论是心理环境还是物质环境的构建,都应服务于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天赋,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
(三)在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存在着一定共性,全语言教育思想正是主张将这样的共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打破以往学科界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升。不同的学科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在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中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
语言的学习在形式上可以被划分为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四者应当被置于统一的整体之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语言系统的不完整。教学目标的构建正是从独立的角度阐述了不同语言因素的实现过程,从而在教学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完整性。
三、结语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结构还是整体教学观念都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小学语文紧紧抓住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大课程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意识,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当前全语言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指导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归纳,关于教师的教育观、评价观等体系都还在探索建立当中。相信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必将迎来崭新的教育改革浪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