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教育部2014年4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着重强调各地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江苏省海门市早在2013年就实施了中小学生季度体质监测制度,率先开启了县域层面学生体质监测制度的探索。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海门市实施中小学生体能与技能季度监测的主要做法
海门市中小学生体能与技能季度监测(以下简称海门市季度监测)实施三年来,明确了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围绕一条主线,成立二级领导小组,坚持三个原则,建立四项制度。
1.围绕一条主线
海门市季度监测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这条主线。近几年,海门市教育质量持续高位走强,然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徘徊不前,已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的主要障碍。为改善这一尴尬局面,2013年海门市颁布了《海门市“学生体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意见中除了明确提出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外,将实施海门市季度监测作为学生体质提升工程的主要措施。作为监测领导小组的组长,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鼓励全市学校体育工作者大胆作为,创新作为,作出不一样的作为,为海门学子健康、美好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2013年4月1日,海门市季度监测工作正式启动。海门市季度监测工作始终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这条主线,按照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程序,监测学生体质动态变化,着力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2.成立二级领导小组
一是成立市级领导小组。《海门市“学生体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颁布后,由海门市政府牵头,成立监测领导小组。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全面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分管体卫艺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组员包括教育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全市50多名一线骨干教师。二是成立学校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牵头,各学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学生体质监测工作,配合海门市季度监测做好现场测试服务工作。
3.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监测面全覆盖原则。海门市季度监测涵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监测样本的选取方法为,在所有学校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取班级,按照数字过零进一的方法确定各学校监测班级数,确保每所学校监测样本量不低于15%。二是以监测促发展原则。海门市季度监测实施的一个主要着力点是促进基层学校的体育工作快速发展,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做支撑。三是实践性原则。海门市季度监测内容既能体现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水平,又要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海门市重点监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薄弱环节,其目的不仅使监测更有针对性,还能与国家层面的监测形成良性互动,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4.建立四项制度
一是建立测试制度。海门市监测频度为一个季度一次(每年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每次大约持续一周时间。监测前一天通知到学校,同时要求学校监测领导小组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工作人员安排。测试现场学校指派至少2名体育教师组织,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安排1名校医做好医护工作。海门市季度监测实施三年多来,监测实施顺利,从未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二是建立评价制度。海门市监测结果的评价方式采用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纵向评价,判定学生一段时间以来体质变化状况。对学校的评价采用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合。一方面,评价各学校学生一段时间的综合体质健康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另一方面,根据同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排名,排名靠后的学校作为重点干预对象。三是建立反馈制度。每次监测结束后教育局发文向各学校公布监测结果,同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四是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在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二、海门市实施中小学生体能与技能季度监测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体能与技能水平
海门市季度监测的实施促进了基层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改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体能与技能水平。2015年四个季度的抽测结果表明,海门市中小学生耐力素质水平和速度素质水平四个季度均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明显。另外,学生运动技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和2014年第三季度相比较(鉴于中学每个学年度是从9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6月份结束,第三季度开始抽取监测对象,往后的四个季度不变。因此,用2014年度的第三季度和2015年度第二季度的数据做比较更准确),水平一的足球踢准分值提高13.2%;水平二的篮球运球、足球运球分值分别提高8.6%和9.2%;水平三的排球垫球提高11.3%。
2.促?M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
海门市季度监测制度颁布后,各学校高度重视,结合校本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体育工作方案。江苏省海门中学制定了学生体能达标计划,将达标锻炼项目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体育课堂增加了体能测试的内容,耐力跑和50米跑融入了球类选项课,部分选项课增设了实心球的动作改进练习。海门市树勋初中更换和添置了许多体育器材,如标志杆、标志桶、实心球、篮球等。将原来近200平米的餐厅改为学生室内运动场所,提高了生均运动面积,学生上课时基本能做到一人一球,大大提高了课堂的练习密度。 3.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海门市季度监测侧重对学生测试结果的纵向评价,大部分学生由于测试成绩逐步提高而运动热情变得高涨。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参与体育锻炼跟体质监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时,有26%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关系,有37%的学生认为有关系,这说明,实施监测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4.提高了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
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数据,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关注,学生家长逐步认识到孩子的健康很重要。海门市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周末公园里参与运动的孩子数量在增加,体育健身商业场所里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兴趣班人数明显增多。海门市经营比较早的两家健身中心阳光乒羽和上博乒羽晚上和周末场地供不应求,2015年海门市城区增加的飞扬中心、百花球馆等两处大型健身中心也是人满为患,大部分是家长带孩子参与运动。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全市6所学校的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体质需要增强。这说明,公布监测数据引起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担忧,进而转化为行动。
三、海门市实施中小学生体能与技能季度监测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1.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大力推广实施
区域性尤其是县域层面的学生体质监测,能直观呈现出本辖区学生体质状况,弥补国家层面监测的不足,其优势明显。对于学校而言,所在辖区的体质监测能够直观呈现本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动态变化,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通过监测,对本辖区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总结优点与不足,为制定本辖区工作策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对社会而言,公布监测结果,能让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体质状况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关注度,唤醒家长对孩子体质健康促进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模式。
2.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心作用
在我国现行的政府主导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教育资源和经费,作为监测主体代表地方政府实施学生体质监测优势明显,既可以利用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利颁布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又可以动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监测实施。海门市实施学生体质季度监测初期,曾存在学校不配合、场地器材不达标、监测“应试化”倾向等问题,不利于监测制度的科学化发展。为此,教育局组织全市骨干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硬件设施、随机抽取监测对象等方式予以解决。这充分说明,由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更有利于监测制度的顺利实施。
3.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规范操作过程,完善管理机制,落实问责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要实现区域性学生体质监测的根本目的,必须通过规范操作过程来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监测制度顺利实施,落实问责机制督促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断改进工作策略,使监测制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依据海门市的成功经验,区域性学生体质监测必须做好以下四点。一是确立教育行政部门为监测实施主体,成立监测领导小组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做保障。三是成立一支专业团队来负责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对策研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等常规工作。四是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
4.突出体质健康监测的督促和指导功能
实施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鉴于此,学校应以监测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体育工作方法。应当通过测试让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体育动机,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学习转变。对于学生的体质监测结果评价应淡化横向比较,侧重纵向评价,给予学生自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