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弊端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观念不够端正,仍将体育课归到“豆芽课、副科”的地位,体育课程设置上,缺乏对不同年龄层孩子的身体发育、品格锻造的差别教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属于单向直线型的知识灌输,学生的能?有院椭鞫?探究性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模式上,更注重单一的体育竞技训练,较多地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动作的示范和技能练习,少有的运动会,组织频率也不高,积极参与的往往是竞技水平高的学生,将为班级争光摆在首位,更少地关注对自身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和心灵的历练。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自我实践的形式过于简单,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巩固和发展所学,导致学生缺乏对强健体魄、以身养心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对一切事物、知识的启蒙阶段,如果没有全面认识到体育世界的壮丽,只会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增加许多怠惰。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这么简单,如果小学体育教学连这一点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又何谈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深层锻造呢。
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丰富体育项目,拓展课堂体验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创新上。我国小学体育课主要学习跑步、跳高、跳远、常见球类等,随着孩子所读年级的增长也没有过多变化。考虑到孩子身体的逐渐发育、心理逐步健全,有必要随之增加体育项目,丰富孩子的参与感受。除了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增设一些新课程,如游泳、竞走、乒乓球、桌球以及舶来的橄榄球、击剑等,还可以用寓教于乐的小游戏深化学生的运动体验。例如,拉人角力游戏,能增强引体向上的臂力,做法是两人相对站立,迈脚相抵、出手互拉,全程不能移位、手握紧,把对方拉向自己一边者获胜,两臂应交替练习。类似的还有贴鼻子、蒙眼示标、拉绳比赛等游戏,可多多引进课堂。
(二)组织友谊比赛,既竞争又合作
鉴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比赛较少,参与度不高,学校应普及友谊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没有压力,尽情享受比赛带来的竞技与合作的激情。比如,不同班级、年级之间组织球类等友谊赛,每个人都被鼓励上场参赛,女生参赛时则男生负责呐喊助威,在赛场上共同竞争、协力配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父母观看,每个人的热情都被比赛牢牢牵引着,集体凝聚力得到最大化的加强,同时弘扬了浓郁的家庭文化和校园精神。定期组织小型友谊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体育本领,还能在汗水中体验拼搏的快乐,深化孩子对竞争与合作的认识,良性的竞技催人奋进,通力合作收获友情和技能。
(三)分组互助共进,增趣味留个性
班级内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自不同,可按兴趣和性格实行分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教学。兴趣分组前,需要制作一个兴趣调查表,搜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使兴趣相投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他们参与类似活动的热情较高,更有利于探讨所学、巩固新知,建立学中玩、玩中学的融洽课堂气氛。性格分组重在促进互补、共同进步,让活泼开朗、运动素质较高的外向型学生带动内敛喜静的内向型学生,以动扬静,提高后者的运动能力;让沉稳冷静的内向型学生戒除外向型学生的毛躁,以静稳动。如此,组内的同学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在趣味教学中互助并进。
(四)评分制科学化,激发课后自觉
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的评分机制,表现在反馈不及时、综合性评估不到位、监督作用弱等方面。为了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应完善评价机制,更多地强调学生相比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而不是一刀切要求做到最好。实行开放的评分制,对学生每个小阶段的体育任务细化,不规定得过死而有所放松,及时反馈孩子的锻炼成果,最理想的是将学生的课堂热情延伸到课外,形成自觉锻炼、自主提高的体育习惯。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尤其是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组织安排,加快教育制度性改革,在全民中树立起终身性的体育精神。由此,体育教学从娃娃抓起,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使体育文明之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8856.html上一篇:简易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运用实践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