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1.课堂节奏过快,弊端重重
教学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很多内容前后相连,环环相扣,或简单或复杂,不能一律采取快节奏教学。教学节奏过快还有一个问题,效果不易巩固。教学不是当时懂了就完全解决了,如果学生理解得肤浅,只有一些模糊的感觉,没有深入到知觉的深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知识很容易遗忘。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要时间是不能减少的;要使已经取得的效果得到有效巩固,教学过程中及其后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沉淀。
2.学生缺少主动性,被动接受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主要的角色,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与理解,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记忆是模糊的,是不深刻的。就像你听一个人讲述坐过山车的事情和你自己去坐过山车,那种惊心动魄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3.思维慢、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被忽略
有时教学节奏很快,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师生沉静在欢乐之中,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总有几个学生置身事外,周围的一切似乎与他完全无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思维速度比较慢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而学生的智力特点、基础知识呈现着明显差异,因此节奏适合一部分思维快、基础好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显然有忽略倾向,久而久之他们会渐渐掉队,从整个教学集体中分离出去。这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慢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种种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节奏过快。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授课十分依赖,而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教师的“急”,这种“急”与我们提倡的“高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种种问题,我们对“慢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种建议:
1.“问题”是“慢”的缘由――解决问题
何为“问题”是“慢”的缘由?意思是说在课堂发现问题并利用问题,不急于一蹴而就。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先请学生小林读课文,但是读得不流畅,添字漏字比较厉害。再请另一个同学小陈起来读,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老师就问后者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该生说预习时熟读了课文,学生小林自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此时,教师不急着马上教课文,而且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中进行感悟。第二次再请小林读课文的时候,他就能读出感情,读出自信。在学生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组织教学,看起来进度是慢了,但是效果却更好了。
2.“错误”是“慢”的资源――利用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就是教师应该着重讲解的知识点,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孩子们什么都会,什么错误都没有,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我们不难见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当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时,孩子们经常会齐读。此时,教师用手势示意停下来,然后一字一句地强调:“同学们,请听清老师的要求,是自由朗读。”老师这样的慢语速十分见效,孩子们立即改正了错误,这个“慢”不仅能让孩子们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们善于听清题目要求的好习惯。
3.“目标落位”是“慢”的效益――提高效益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个工具。”学习课文的目的除了教育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启发之外,还为学生学习生字词做好情感铺垫。我们通过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多次出现“在乎”一词,也是本文的重点学习词汇。先通过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在乎”一词的理解,什么是在乎,并通过文章感受“在乎”的深刻含义;然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简单点评并归纳总结“在乎”一词的确切含义。这样不仅学会了生字词的写法,而且理解了新词汇的含义,直接提高了学习效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倡的“慢课堂”并不是故意放缓节奏,也不是拖拉怠慢。恰恰相反,我们是以退为进,以慢促快,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