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微型作文之于笔者,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微”与“文”。“微”是“时间之微”,是“结构之微”,是“内容之微”。简单地说就是篇幅短小,结构多样,针对性强;“文”即中心思想。清朝作家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
研读前人文章,不难发现,微型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有成为新题型的趋势。夏小涵将微型作文应用于高中教学当中,以“微”会友,师生共“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对作文的恐惧。李治宁将微型作文作为日常作文训练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显然,微型作文的应用针对的主要还是有习作基础的学生,那么如果将微型作文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否可行呢?
笔者认为,在小学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三年级初步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不知如何下笔,表达的内容空洞成为常态。即使通过教师的指导,不少学生掌握了模板,反而受模式限制,?热萸?篇一律,缺乏个性。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微型作文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微型作文的教学意义
微型作文具有针对性、取向性。因为微型作文之微,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而是一种针对某一个方面、某一种能力的专项练习。那么应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和定位微型作文呢?
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写作学习之前,即便是三年级初次接触写作的学生,他们在母语环境的熏陶下,都能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写作基础,写作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不太好”到“良好”的过程。写作问题的出现对于每一个学生不是全面的、系统的,而是局部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困难。因此,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为手段往往要比重置学生知识结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打个比方,这个过程与数学上的微积分的概念相似,分析学生学情,将习作困难微分一个个部分,当然这个微分的过程建立在作文教学的非线性的基础上,老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只需要对学生写作中的关键困难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便足以促进学生当下的协作学习。
微型作文作为一种训练单项写作表达能力的手段,能丰富大作文的内容和技巧,为大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对学生作文启蒙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日常训练方法。
二、微型作文的训练
1. 以学情为基础
学生的学情是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作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更有甚之。作文应该是最富有差异性的课程,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将“写作教学”转变为“阅读教学”,以研读范文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这种形式是否有效?有关研究表明,这种模仿借鉴的方式对于水平层次较差的学生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帮助并不明显。也就是范文的有效性依然具有差异性。从老师的角度讲,学生是一个整体,学情却不能囫囵。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文章创作的过程中,通常是在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简单地描述所见所想,这种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轻松地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写作中哪些部分的能力有所欠缺。了解了学生的学情之后,才能方便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学情评估是一个较为辛苦的工作,为了方便管理,笔者在日常教学当中,通过建立学情档案的模式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方式既方便对各个学生的状态进行横向的对比,也可以对不同学生的多次结果进行纵向的比较。
2. 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课本是教学的核心,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更好地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微型作文,回归课本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笔者在日常课程设计中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要沉浸在课本当中。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于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是要跳出课本之外。低年级的学生,童心童趣是一大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抛开书本的限制,学生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两点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教师应该寻找其中的平衡关系,有效利用微型作文启蒙学生的作文习作。
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微型作文“微”的特点,在课文教学之后,学生抓住接收文章之后刹那间的灵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是十分有效的。所以笔者提出了两种训练方式:一方面以大见小,一方面以小见大。以大见小主要是以长篇幅的课文为主,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故事,同时要认真区别缩写与微型作文,写出自己的味道。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白鹅为例,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心目中的鹅;以小见大,是基于古诗格言,体会其精神,写微型作文。比如说,“白云深处有人家”。谁在深处?他们在那儿干嘛?他们为什么在那儿?等等。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理解。
3. 结合生活,融入情境
钟启泉先生在总结新学习观的时候,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建构,学习具有社会互动特征,学习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具有情义特征,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密切相关。割裂式的脱离情境的教学无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华而不实。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写作的过程是一种融入情境的过程,只有把自己真正的融入作品当中,才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最真实的感受。
以素描的方式进行写作是笔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在描写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细节,以素描的精神,一笔一画,完整地勾画出作品。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抓住描写的重点,每一个方面都会写得很具体,从而显得微型作文冗长与口水,但要理解这样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过程,好比是学习过程中把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薄的过程。当学生理解到哪些内容能够更体会所表达的感情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在不断成熟。比如“父亲的手”,写清手上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较为清晰的图像;“春天的花”,不能写出花的名字,但是让同学们读过之后能够说出花的名字……这些趣味性的方式乐于被学生接受,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写作状态才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
显然,简单地把 “微型作文” 训练理解成一日一次毫无限制的小练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如果结合学情适度引导学生,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题目或者范围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这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且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方式能在教学实际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048.html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