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概述
(一)课堂理答行为
理答,实际上就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因此,课堂理答行为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提供反馈信息。本文所研究的理答行为就是教师的课堂反应行为和评价行为。
(二)语文课堂理答行为
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就是在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改进建议等反馈信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简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师理答行为就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及时作出反应,并判断答案的科学性,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并作出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在语文课堂理答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欣赏为主、批判为辅的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创新点,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提问、试问等理答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或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理答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理答行为是课堂中的反应与评价行为,教师应当明确的是,理答行为是基于师生平等的前提而进行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理答不仅要考虑知识教学,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除此之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大内容,是教师、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互动沟通。所以,理答行为也应当结合语文阅读,提出语文对话艺术。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更需要通过教材进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蒲公英》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进行提问:这则小故事所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出运用拟人手法后;可以接着进行提问:为什么有两颗蒲公英种子没有听太阳公公的告诫?学生的回答有很多种,此时教师不可单一地把道理直接告诉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互相探讨这则故事的含义。
(二)合理地运用理答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理答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教师所面对的理答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回答是各有不同的,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理答。因此,教师理答应当具有多样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以及具体回答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理答方式,并以鼓励型、表扬型为主,恰当地进行追问、探问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一步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言辞内容,意识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汤姆你会怎么做?”“你听到汤姆爸爸说的话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对于答案偏离比较明显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理解和阅读。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鼓励:“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你学会了思考。”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理解。
(三)及时地反思理答行为
课堂理答行为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及时反应,因而在实际运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的情况。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理答行为,在课后还需要对自己的理答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理答行为不太理想的情况需要找出原因,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理答效果较好的情况,教师应当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教学经验。由此一来,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答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曾遇到的一个案例: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寓言两则》时,教师提问:“《揠苗助长》中的农夫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快,将禾苗一根根地往上拔,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同学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什么道理呢?”有学生回答说:“禾苗是不能往上拔的。”当时教师给出的反应便是回答错误,并理答:“你说的与课文的思想是有一定距离的。”后来反思自己的理答行为,才发现自己的行为并不恰当,生硬的语气有可能会影响这位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所以,课堂理答行为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理答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理答行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策略,包括理答意识的提升、理答内容的运用以及理答行为的反思。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有助于提升教师理答行为的科学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193.html下一篇: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