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好学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和必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相关小故事或者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比如,在上课之初,我首先给学生讲了高斯巧妙地解答出“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有趣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就会仔细审题,学会对比分析题目,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本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鼓舞、激励和唤醒。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多层次、多手段、多渠道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在班级内部组织简便计算比赛和口算比赛等,奖励和表扬成绩优秀者,让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也尽可能鼓励,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
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事半功倍
实践表明,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先决条件之一,
能有效减少计算失误。学生做题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科学审题,看清计算数字和符号,最终认真计算。在计算完成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检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细心以外,还应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要保证运算符号、小数点和数字等书写规范,保证数字间间隔合适,草稿纸上的竖式也应保持整洁、规范。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清楚地指出出错处,并对错因进行简单批注,让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而对于大量出错的题目,教师要进行集中讲解。学生要学会反思和检查自己的错误,将错题集中摘抄在小本上,时刻提醒自己。
三、讲清计算原理和法则,规范化一
计算的基础和依据就是算理和法则。要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就要明确掌握基本算理,牢记法则,从而在计算中不慌不忙。
高年级学生学习中所涉及的算理较多,主要包括约分与通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积、商的变化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以及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等。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清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小数乘除法以及小数与百分数互化时,就要涉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概念。而要讲清楚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法则,就必须事先掌握分数单位的基本概念。假若学生能准确掌握以上两部分知识,在学习分数和小数四则运算时就可以轻而易举。
四、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计算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最终往往服务于生活。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无法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因而计算教学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为了计算而去计算,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学习氛围逐渐趋于民主和宽松,高年级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主见和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诸如:我学习小数乘法的目的何在?这种方法有什么实用性?这时,计算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新教材中增添了情境插图,同时增设了启发性问题,为计算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意义。而且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和发展空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生活习惯着手,将现实生活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由现实生活引入计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我在讲解“小数乘小数”这一章节知识点时,为学生创设了到超市买糖果的现实生活场景。各种糖果都有着自己的价格标签,分别让两名同学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共同完成糖果的买卖交易过程。在买卖糖果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相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显著激发,学习起来将更加轻松和愉悦。刚开始,学生各有各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学习方法和心得,从中总结出有效的计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五、改革作业批改方法,错中得益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要求学生计算准确、书写工整。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先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正确,假若全部正确,就应该立即给出评定。假若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则应该暂时停止批改,下发学生检查,找出错误或者问题,修改正确以后在交给教师。假若学生在检查以后将错误全部更正过来,教师仍应认定学生的作业为优秀。
这样做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逐步培养学生谨慎、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订正以后还能得到“优秀”,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自觉自愿地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六、加强和重视笔算练习的设计,勤能补拙
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以后,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多钻研、多动脑。第一,要确保趣味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出发,尽可能设计出新颖的练习题目,切忌题型、内容单板,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主动投身到学习中。同时教师要将练习设计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数学,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概念性的东西往往很快表示接受和理解,能快速地解答出类似习题,但是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则无从下手,有时做出来也是大错、小错不断。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性地开展练习,有效解决学生常见的错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第三,要加强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习题或训练内容时,要提高实践性,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从内心重视计算的价值和
作用。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带来终身受益的财富,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粗心马虎,从而导致计算错误,这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第一,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准确把握题目的重点。第二,要理清题目的运算顺序,按照计算顺序进行科学运算。第三,对各项运算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使用简单、有效的算法,提高解题效率。
2.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要认真计算、规范书写,在解题过程中要细致认真,减少漏写、潦草以及错写的几率。
3.养成科学的订正验算习惯
在计算工作完成以后,要进行细致的验算,也就是说,学生要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和检查,切实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此外,要对错误进行订正,仔细分析出错的地方,并对错误原因进行总结,减少类似错误出现的频率。
总而言之,要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就要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将教学实践与情感态度、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联系,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走上新的台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487.html上一篇:浅析小学的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