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85
新课程改革提倡有效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要求下,广大语文教师纷纷投身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希望找到适合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现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仍未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表面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气氛十分热烈,实际上仍是教师的一言堂。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习惯了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了自己占据课堂主体滔滔不绝地讲授,生怕知识有所遗漏,不敢也不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只能做一些表面功夫。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认真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备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就极易手忙脚乱,频频出现问题,自然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我们要认真备课。一般来说,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若教师不了解、不熟悉新课程标准,就极易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标准,并据此设计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这样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二)备教材
教材包括课本与参考书,它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开发教材资源,掌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都不相同,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研究学生,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积极而主动,就会轻松而有成效。反之,缺乏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消极而被动,就会辛苦而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如图片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设置导入法、前后知识联系导入法等,只要我们根据教学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爱玩,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如老鹰捉小鸡、猜成语、猜字谜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进而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好胜心最为强烈,他们不管做任何事都喜欢“争一争”,都希望获得最终的胜利。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争一争”,进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生字时,可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在朗读课文时,可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等。比赛的形式既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多启发、反问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勤思多问,学会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问”有着一定的方法,它不等于胡问、瞎问。首先,要问自己,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不能盲从,自己要有一个思考和鉴别的过程,有独特的想法;再次,要学会比较,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多学习他人思维的方法。总而言之,要让学生会思、会问、会学,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节约了大量课堂时间,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实施合作学习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差异进行分组,每小组一般4~6人。这样分组,既为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其次,教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各方面能力,为他们分配职位,以确保人人都有事做,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参与其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不能刚提出问题还未让学生深入合作讨论就马上给出答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540.html上一篇:浅谈小学课堂提问艺术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