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在我国关于家庭作业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学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其中 "居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课外作业。《教育大辞典》中关于"课外作业"的解释如下:"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1]文中家庭作业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下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
2 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教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恢复初创阶段、整顿巩固阶段、有序发展阶段。
在建国初期各地相继接收了国民政府时期创办的小学和教会学校,收回了小学教育的主权。此阶段的小学教育仍处于恢复阶段,在师资力量、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此时期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扫盲。此时家庭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业分量少,内容以识字认字为主,形式单一,科目种类少。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状态。走访的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张某回忆了当时的场景: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学习条件很艰苦,不仅表现在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特别是能够上课的老师少之又少,而且老师也非正式的,他们除了担任给学生上课的任务之外还要回家种田以养家糊口。老师都是由村里那些多少识些字的人来担当,根本不敢想那些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教师来上课。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战争年代民不聊生,更何况上学读书呢?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人民的识字率,当然教学内容就是围绕着汉字展开,比如说认字、读字、抄写。除了写字还有一些简单的算数。当时家庭作业也是围绕着汉字展开,老师规定学生抄写一定数量的汉字,有的时候是用毛笔写大字,做一些简单的算术,家庭作业也不是每天都有的。会认识字的同学教家庭中其他不认识字的成员。像现在的手工、小发明、小制作等作业都是不存在的。下课后的大部分时间要帮家庭分担一定的劳动任务,没有太多时间写作业。
可见建国初期的小学家庭作业分量少;在安排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作业内容固定,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内容,偶尔会穿插简单算术练习;作业形式很单一;作业科目种类很少,主要是语文科目;在难易程度方面,作业难度很低。
(二)改革开放前期
与建国初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小学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学校数量上,全国各地的小学数量有所增加,小学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入学人数上比建国初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进行了扩招,正规教师逐步开始由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担任,在人数上、专业程度上较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家庭作业在这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业分量较少,内容有所丰富,形式有所增加,科目种类较少。张某的儿子如今也已是年过半百,他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做了这样的描述:
我比父亲上小学的时候要幸福多了,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均有了大幅度的的提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有所增加,自己村里有了小学校校舍建筑也慢慢改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也逐渐完善;当时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也增多了,所以农村地区老师的渠道也多样化,除了自己村里的还有城里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范生担任老师,师资力量大幅提升。当时的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还有政治。语文老师教我们识字、念课文、背古诗,还经常让我们背诵毛主席语录。数学老师教我们算数,那时候还没有其他副科。至于作业,基本每天都会有,语文作业是写当天课文里学习的生字、词和抄写古诗或课文中的段落。数学作业主要是简单的计算,有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做手抄报。抄写的内容也很简单,数学题也不难,政治课程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并不长,做完作业还要经常去田里参加劳动以挣取工分减轻家庭负担。
改革开放前期较之于建国初期,家庭作业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作业分量有所增加;作业安排开始逐步变得规范化;作业内容有所丰富,从之前的写大字过渡到抄写课文与古诗词;作业形式也有所增加,手抄报的绘制使得作业形式变得多样。总体上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开始变得规范化,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
3 结语
从1949年到1978年,这29年的时间中我国小学教育不断发展,家庭作业也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作业内容更加丰富有单一的识字教学发展到识字与简单算术并重、形式不仅局限于单一的书写还有生产劳动、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并且对其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