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课前引导,培养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内容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中的文章,饱含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小学生并不能完成理解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中,进行情感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船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文章的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先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再通过分角色对话的方式引出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内容,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掌握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诺曼底”号轮船在面临灾难时,哈尔威船长那种临危不乱、镇定自如、果断勇敢、以身殉职的高贵品质。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感染气氛,更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用深情的语言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情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的表达是进行朗读的基础,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能让学生理解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燃起情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字词句”上,要多一点情感的引导,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情感。例如苏教版《草原》是一篇自然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作品,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边朗读边思考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绿得无边无际”,“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的迷人景色,在已有的情感体验下,默读自悟,品读品悟,学生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在表情中尽情流露。在充满感情色彩语言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师生和谐、愉悦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升华。朗读独具吸引力,凝聚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内容达到和谐的共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引起学生心灵的呼唤。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小学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关爱学生,小学生走出家庭能够之后,最重要的接触就是同学和老师,教师的关爱对学生的情感认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使发现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愉快心情,让学生成为情感教育的主体。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中总会有一些成绩暂时落后,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要耐下心来加以引导,切记恶语相向侮辱学生的人格,否则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情感造成不良影响。总之,小学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四、贴近生活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依,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日常生活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与此同时收获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重视文本对学生情感教育,却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对脱离生活实践的文本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新课时,要结合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烟台的海》一课时,如果没有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海边,为什么人们的心情那么欢快。假如教师在开展新课之前,组织学生去海边、海滩游玩,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看见美丽的大海,会产生欢快的心情与课文产生共鸣,感受海岸之美、海景之美。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将课本描绘的内容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自然而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花圃,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情感教育这个因素,将知识的学习付诸情感交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动情、明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情感,知荣辱,明是非,为自己的未来更好地发展打下牢固的情感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潜心钻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展现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