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具体含义
“生本”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当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开展了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活动,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内地、香港和澳门总共有一百多所学校展开了“生本”教学,并且获得了较大的成绩,这就给我国其他地区实施“生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也说明了“生本”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实际内容
“生本”教育主张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的: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学指导,每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生本”教学模式。在实践这种教学理念时应该按照各个环节的顺序依次展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所谓的课前预习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提前给学生传达下节课将会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前预习来了解课堂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接受课堂中的知识。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可爱的小动物》一文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外形画出来,再收集一些关于这种小动物的资料;而小组讨论则是指教师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来分配给各个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讨论每个学生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小动物,从而了解到更多同学收集的关于小动物的资料,然后选择合适的学生代表来阐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则是指小组的实际讨论结果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收集的丰富多彩的小动物图像、文字等资料进行充分交流;在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在全班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讨论结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建议,可以对比不同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类型进行分析,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实施表扬。由此可见,尽管在“生本”教育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相同的一点就是都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指路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的贯彻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我们进行“生本”教学的最好的帮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月光曲》一文中,教师应该对“幽静”和“安静优雅”这些形容词进行具体的解释,还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图像资料来烘托氛围,引导学生共同进入文章中的景色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在讲授《乌鸦喝水》时,应该找出文章中的近义词和近形词,然后用生动有趣的语文进行解释,借助动图来重现乌鸦喝水这一场景,帮助学生唤起认知需求。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范围内的演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保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创新。比如在讲授语言技巧时,如《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对文章中小鸡和小鸭子的形象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纸片的方式来塑造出自己心中的小鸡和小鸭子的模样,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这也是实现“生本”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
(三)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实现“生本”教学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要加强对当前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不仅要具备教师评价模式,还应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出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神奇的塔》时,首先应该挑选出课文中精彩的描写段落,然后对这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分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之间自己进行评价并且对小组成员的作业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加以评价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想充分实现“生本”教学理念始终应该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然后一起交流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束缚,尽可能地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语言,渲染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062.html上一篇:小学英语趣味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