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需要经历四个层次:分别是视觉感受、审美心理、意象感受、心境共鸣。也就是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事物有视觉上的冲击,然后再加深对作品的体验,感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刻体会到美,最后能够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学生对作品具备审美能力,对意向感受的逐步加深,这一切基本都来源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这一环节高度关注,创设形象多样,但又别具风格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艺术感染力,最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教学时,可以在教室的布置上下工夫,悬挂一些中国画图片,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现代的等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欣赏兴趣立刻被带动起来,并且求知欲也随之得到提升。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古代音乐,以此激发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具备自主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课要充分体现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不能一讲到底,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教学往往不会达到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美术欣赏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依据欣赏教学内容,选择相对恰当的教学资料,增强教学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保持在活跃状态。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施以启发诱导教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旨方向,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才能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出适当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研究,相互之间吸取彼此的优点,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造型这一主题教学时,教学内容涉及雕像这一艺术呈现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选择了形式各异的雕塑作品,涵盖写实与抽象两部分,然后让小组讨论欣赏这些雕塑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运用哪些材料?运用了什么呈现形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谈论过程中给予了自己对雕塑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形成强烈的认知讨论,教学气氛得以提升,使学生深化对作品的欣赏力。
三、培养创造性
美术属于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实施艺术培养,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不同个性,并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发挥创新潜能,使其敢想、敢说以及敢做,继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我驾神舟游太空》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去绘制自己心中的宇宙飞船,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充分开发大脑,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给予肯定鼓励,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欣赏教学目标。
总体来说,小学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欣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力,并论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与质量,使学生从美术欣赏课中获得审美情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252.html下一篇: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活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