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意义更大。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注意阅读教学中巧妙构思,巧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最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导课激发兴趣。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兴趣。如,可用一个绝句佳词、一首生动自然的诗歌、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喜爱的课堂气氛中感受阅读趣味。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可通过播放电视剧《长征》片头,让该片开头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学生带入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其次,强化课堂设计,用生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兴趣。如运用好的提问,插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等,让学生在设疑问难下细读、讨论,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深入阅读,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再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直观生动并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融入教学中,并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通过查看图片内容和文章阅读之后,参与讨论问题,持续保持学生阅读兴趣。
此外,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还应对学生预习提出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好课前资料收集,让他们更好地发现新旧知识、技能的连接点,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
二、用好教本,巩固阅读模式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把着力点放在用好教本上,教本是最好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梯度范本。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模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全面巩固并熟练运用好一般阅读流程模式。譬如,在阅读方式上,可形成四段论的通用阅读教本模式:先是引导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梗概,遇到障碍学会自查工具书,如还不能解决的,则可以用存疑的方式划出来;接着,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弄通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根据不同文体,尝试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再次,开展质疑讨论,并可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跟同学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由教师释疑解惑。如教学《学会看病》时,可先让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抓住“艰涩”和“忐忑不安”这两个不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是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涩缓慢。最后是学用结合,完成练习并联系实际,拓展阅读和进行作文训练。又譬如,在不同文体上,以故事为例,可以建立并不断强化这样的阅读流程模式,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结果等六要素。抓住故事的这六个要素,并通过训练强化,一定可以让学生对该类文章都能读会读。
三、给予方法,提升阅读实效
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提升阅读的实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才会达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效果。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依据符合他们年龄的心理特征并综合不同阅读内容,教给他们科学且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教会使用略读、精读等方法。比如,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找一些相关景点的描述,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加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时政类课文的时候,可引导他们阅读报纸或者杂志类文章的方法,根据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到底是精读还是略读。总而言之,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需要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达到高效阅读,并实现“变形式单一的阅读为多样灵活的阅读”“变机械重复的阅读为科学有效的阅读”。
四、学练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好模式、给予方法更多的是解决阅读普遍性问题,但面对一篇具体文章的阅读,涉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等诸多方面,学生在低、中年级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积累,但由于阅读个体化,其难度和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要牢牢抓住学和练的关系。一是讲解要精。精讲中要注意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既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又启发学生对文中人和物体现的思想感情进行把握,教会学生对一篇阅读进行欣赏,感受文中的情感。二要用好单元教材。好的单元教材就是最好的学练结合体,其既注意体现同类别文章的共性,又可引导学生区别把握文章的个性特征。三是强化阅读的语感训练。语感是作为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边读边发挥想象,充分融入文章的语言环境,突出语文教学的情感作用,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四是突出课外拓展和积累。俗话说得好:“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既丰富知识储备,又促进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261.html上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