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倾注丰富的情感,用形象的动作、幽默诙谐的话语、传情会意的眼神或者讲故事、播放动画、猜谜语、听音乐等,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时,由于这些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学生太遥远,如果干巴巴地在那里讲,学生是不会明白的,这时可以播放影像或幻灯片,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战场,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目睹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而壮烈牺牲的场面,如此一来,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敌人的仇恨之意喷涌而出,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问难,引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引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时,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促使学生萌生排除“冲突”的强烈欲望。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疑惑大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言而喻了。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完小女孩第五次擦火柴后,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如果小女孩的奶奶没有去世,小女孩的命运会有这么悲惨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提到所有孩子的心坎上了。老师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想想:假如奶奶没有去世,她会给小女孩什么帮助呢?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了如下可能:奶奶会把小女孩从寒冷的大街上找回来;小女孩没有卖掉火柴,奶奶不让爸爸打她;奶奶会让小女孩坐到自己温暖的屋里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奶奶如果活着,给了小女孩各种帮助,小女孩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她在今后会和大家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小女孩最终还是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居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对于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理解字、词、句及分层、分段,概括层意、段意,积累材料等方法,让学生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稳定学习兴趣,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体验成功,巩固兴趣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细细品味是很有道理的,人一旦感到自己有收获,有成功,将产生愉悦的心情,产生巨大的内驱力,驱使自己向第二次、第三次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大人如此,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如,当学生作业工整、准确率高时,在作业本上画上一朵小红花或者写个“优”字作为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色,对思考问题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以热情洋溢的话语加以肯定,向他们说“你真行!”“真棒!”“很好!”或投以赞许的目光、点头微笑或全班学生掌声鼓励等。集体表扬最能温暖孩子的心,最能激发孩子求知欲,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喜爱老师到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而又持久的兴趣。
四、组织活动,发展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后,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发展特长、增长才干。语文老师应该精心设计与组织课外活动,如诗歌比赛、朗读比赛、演讲、办小报、剪贴报、课本剧、猜谜语、讲故事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不断产生学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在小学六年学习中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310.html下一篇:略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