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因素,小学生对所有新鲜的东西都感到好奇,虽然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大量使用学具卡片或者做一些手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最后动口表达的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有了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和自己交流,从而喜欢自己的语文教学。
二、重视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预习,用预习来检验学生自学的能力。抓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地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为了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教师在指导预习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要把课文读熟,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还要根据课后练习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把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要养成预习习惯,而且要提高自学能力。
三、教给方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要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大量阅读,达到学法迁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渡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新词,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质疑。
四、循序渐进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揭示规律。“扶”即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就是教师先布置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和进度,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内容,体验情感,解决问题。在自学以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质疑,师生讨论释疑。这样安排自学程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当然,导、扶、放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结合,合理运用,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五、加强实践
学习实践活动是一种增强理解、加深记忆的十分重要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练习。学生对自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在练习中强化,在练习中巩固。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训练。
(一)科学安排,合理训练
首先,要适量。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训练的数量。大运动量的重复训练,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逆反心理。其次,要适度。教师无论安排哪一种自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都不宜过易或过难,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出层次,难易适度,必须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新的成功。
(二)形式多样,灵活训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有计划地实施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比如,讲前练、讲中练、讲后练、综合练等。练的形式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灵活使用。
(三)课内外结合,综合训练
要巩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仅靠课堂训练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向课外延伸,把课内获得的自学本领运用到课外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比如,开展课外阅读、讲故事、办手抄报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提高语文自学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540.html下一篇:小学体育自主与合作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