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地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想让学生有很好地语文阅读基础,要想让学生有很好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紧随新课标的脚步,采取新方法,新策略去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发展。
1.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关于谁是课堂主体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虽然我们新课标一直倡导老师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辅助。然而,很多小学老师歪曲了新课标的理念,他们认为阅读课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阅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于是在阅读课上老师对学生不管不顾,没有给学生提供任何的指导。小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养好,老师一味地给学生自由,不仅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地难以理解阅读内容,阅读困难重重,兴趣也就慢慢地丧失了。
1.2 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恰当。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课后的问题和答案上面,没有在根本上教学生怎么样正确的阅读。处于小学期间的学生还处于对一切知识都茫然的阶段,他们不知道该去怎么阅读。但是课堂上老师只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问题,讲解完问题。根本没有带领学生去阅读,也没有让学生养成阅读的正确行为和习惯。
1.3 过于重视阅读结果,忽视阅读过程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好处。小学课堂的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没有重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总是把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作为评价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好与坏的一个标准。但是阅读过程中的技巧,以及是不是分段,标每段序号这些小细节从来没有评价过,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自己阅读的目的仅仅在于回答问题,答对题就够了。忽略了阅读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阅读能力越来越差,作文的写作水准也不断地下降。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特质构思的几点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阅读绝不是为了考试,因此阅读时,切不可带着应试的情绪去读,也不可急功近利,幻想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轻易获得,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2 创造情境,刺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只有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切切实实的提高了,才能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真正的学到东西。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热点和焦点的研究思维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来创建相关的教学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况。使教学更加成功。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文时,我们就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先让学生观看几组少数民族小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民族小学的特点。通过观察图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很想真正地走进文章中去具体的了解各个民族小学。在这样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经验,学习到各个民族的特点,还提升了阅读的兴趣。
2.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在阅读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切不可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而要从容不迫,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等,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细读文章时,可以边读边用笔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划出来,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2.4 注重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老师应该善于总结学生们遇到的问题,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老师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丰富下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可以在愉快中培养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老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只有这样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詹天佑》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而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文中的开凿场面画下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5 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2.6 老师要指导、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要进行课外的阅读教学。例如,朱自清的《春》,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出来朱自清对于春天的理解,明白了他的写作手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一些优秀作者有关春的文章,品味每一个作者的优秀写作手法,由此切实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
2.7 老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我们应该遵循与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学会阅读的顺序,即一般应用程序类,第一次阅读初感觉文章的表明意义,第二次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隐含情感,第三次阅读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途径,学生也能自己进行阅读。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老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