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极小部分有父母在家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其他留守孩子要好很多,这种差距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明显。据老师反映,留守的孩子升学到中学,不仅思想行为方面表现普遍很差以外,学习成绩也非常糟糕。
(2)性格缺陷。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打架斗殴,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父母,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儿童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他们自恃手中有钱,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3)心理障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品德。品德包括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公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养成其符合国民公德及社会公德外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秋序、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维护因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等。私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过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2)思想。思想教育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对留守儿童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观察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才智性因素来处理的。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会在长期低述的徘徊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1)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①联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家庭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②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启动“教师帮扶留守学生”关爱教育活动,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为其解难。③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留守儿童在校如遇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救助处理措施。
(2)做好家访工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一方面家长要利用书信、通讯工具多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好好学习的强大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适时掌握孩子学习、生活的动态。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769.html上一篇:转变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下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