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重新整合课堂的内容,与此同时,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能够得到整体发展。“活动”是综合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调查、做”等活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体验生活、学习知识等。
现今教师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改进学生的外显活动方式,从而忽略了提高内隐活动方式,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综合性学习水平较低。活动主体只是形式上是学生,而实际中往往制约着学生的活动。例如,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访问、调查等活动形式,但缺忽略了指导活动的方法、方式;或者是教师只关注活动的形式、数量等,而往往忽略了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活动的知识含量等,很少给学生提供讨论的舞台。学生的活动成果多以纸制文本的形式展示,要么是一篇作文,要么是一些搜集的资料,有的资料只是从网上下载下来,未经过任何的加工。
要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活动中注重培荞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1 思维成长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课堂的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由《课标》知,小学的第一个学段,即小学1~2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并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二个学段,即小学3~4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能够提出与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问题,这是对提出“问题”的进一步加强。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形成问题意识,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思维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相应的就有一个问题: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开发存在于生活中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热情。当主题活动确定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这个主题的各种问题,并且师生一起评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春联》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诵读春联、知晓春联、积累春联和编创春联。教师根据课文,可以在课后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延伸、拓展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中华民间文学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体会文化所特有的内涵。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应该硬性的规定主题,而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当学生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时,笔者才和学生一起讨论:你们想讨论春联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家家户户过新年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有哪些内容的春联……学生的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就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笔者将学生的问题一一列出,并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形成了4个春联活动主题:趣识春联、欣赏春联、我对春联、敬献春联。
2 思维发生的重要途径――重组信息
我们在提出问题后就需要解决问题。那么美怎么解决问题呢?首先就需要学生搜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然后对资料的讨论、分析来解决问题。《课标》中有关于小学第二、三学段学生搜集资料的明确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能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第三学段的学生应该明确搜集资料的手段,能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来搜集资料。
其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搜集资料。这一要求并不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诸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资讯。但是学生每次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都是“量大质杂”的。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把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堆放在一起;而教师往往采取“多多益善”的态度,也不愿意整理和筛选资料。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就变成了一堆“被人遗忘在角落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重组,使信息简约化、言语化、概括化。所以,可以说思维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重组信息。
2.1 文字缩写
信息重组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文字缩写。文字缩写指的是对资料进行整理时,不是机械的“堆积、粘贴”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和概括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进行说明。例如,在《趣识春联》主题研究小组中,学生收集了许多介绍春联来历、介绍春联意义的文章。该文作者还开展了一项名为“缩写小短文”的活动。由研究结果可知,学生不仅可以对信息进行更好的包括,同时还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其总结概括能力。“文字缩写”活动就是让学生把信息进行简约和概括。通过活动,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层次得到了提升。
2.2 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收获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收货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艺术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激发学生其它方面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倒如《我来对对子》主题活动小组的二位同学把马季的相声《送春联》改编了一下,并自导自演,把对对子的要求表达得淋漓尽致;《春联欣赏》主题活动小组,编制了一个古代皇帝和大臣们出去游玩的背景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台词就是收集来的优秀春联。不能说这些形式一定比文字表达更准确,但可以说,多种手段的设计和编排给了学生进行深层次、换角度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 3 思维品质的竞技场――开展辩论
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辨中彰显个性;在“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可是,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争执”,教师此时往往会采取倾向一方而尽快终止辩论的做法。这样简单灌输的方法只会使辩论“索然无味”。辩论的精彩往往就在这“争执”之处,那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点”。综合性学习非常强调活动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应持中立原则,暂缓判断,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大舞台。
例如:《春联欣赏》主题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收集春联的时候,发现春联成了商品的“广告牌”,许多商家把春联用来宣传商品。如:钻石“至真至纯晶莹剔透,尽善尽美爱心恒久”、阿迪达斯“遍及绿茵誉满四海,运动健身更添风采”等。当发现者向同学们介绍时,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有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绝对要制止。春联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能成为商家谋利的手段;有的同学则认为商家将自己广告打得很小,并不影响整幅春联的美观。笔者抓住这一论点,决定组织大家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就“春联能不能被商家所用”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会之前学生对准备工作的投入是出乎意料的。他们在笔者的帮助下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市民访问、数据分析等方式研究出百姓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的同学甚至还请来了文学博士,对商家春联的内容进行评析。辩论会上他们的表现也令人吃惊,那专心致志的态度、机敏灵活的反应不断赢得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的语言也变得流畅与犀利。通过组织开展辩论会,学生经历了收集资料、调查、访问、总结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学会了用客观事实说话,学生思维的综合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 在课外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活动,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校地处工业园区,生活周围的环境因经济的发达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学校周围大小河道不少,工厂随处可见,小食店、小卖部更是遍地开花。这些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学生都是亲眼目睹的现象,保护环境的行动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了《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后,结合环保教育这一主题安排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一次实地调查活动。首先我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指导学生在 活动前制订好调查计划,并要求在活动时做好资料的记录,必要时拍摄些照片作为活动汇报的材料,最后在活动后还要把资料统计、分类,还要做好活动汇报。作品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办手抄、表扬稿、摄影展等。一切安排就绪,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调查活动。
笔者利用星期三的语文活动课,组织开展调查成果汇报会。各小组推荐代表作调查汇报,或成果展示,在汇报过程中一定要介绍本组资料的来源渠道。通过环境调查,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踏踏实实深入实际调查,到工厂访问,上网查找资料,报刊摘抄等实践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得到减少,同时缩短了语文和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提高。
可以说,思维的成长不单单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同时还是深层次开展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思维的成长是一种活动境界,深层次思维是较高活动水平的标志。思维的成长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首先需要学会提出问题,随后学生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信息搜集、信息重组,最后运用这些信息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积累经验,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些情境,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片天地,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该子们去感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魅力,让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中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835.html上一篇:打造高效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高效识字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