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设计
人们正是通过职业声望调查来确定职业地位的高低。调查与评价职业声望的方法之一是自评法,即让被试者评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职业社会地位层级序列中的位置。虽然我国目前并未建立有各种职业层次地位的指标体系,无法客观测量不同职业之间的层次地位差距,但是在人的主观感受中,即使是相同的职业层次差距,对不同的人来说也是有不同感受的。
笔者根据知识分子主要从事的工作,列出了七种职业,分别是大中专教师、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干部、商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公司职员。通过小学教师自评,对小学教师与其他七个职业的职业声望进行比较,高得多、高一些、低一些、低得多四个选项分别记4、3、2、1分。采用偶数点记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态度倾向。
(二)研究对象
调查主要以南宁市若干小学教师和部分参加区级培训的小学教师为研究群体。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92.81%。剔除无效问卷16份,得到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94.6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教师职业声望自我评价的总体结果
小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声望的总体看法概括起来就是“消极”。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地位评价普遍偏低,认为其他知识分子的职业及其社会地位都比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高得多。(见表1)
表1 职业声望比较
大中专
教师 科研
人员 医务
人员 公务员或事
业单位干部 商务
人员 技术
人员 公司
职员
众数 1 1 1 1 1 1 1
平均值 1.25 1.22 1.47 1.31 1.48 1.59 1.85
理论平均值 2.5 2.5 2.5 2.5 2.5 2.5 2.5
标准差 .435 .422 .598 .513 .702 .731 .806
从数据上看,每一项众数都为1,说明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非常不满意的人占多数;每一项平均值都远远低于理论平均值,说明对小学校教师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他们心目中的正常水平,在他们的感受里,小学教师的实际地位并不如想象中的崇高和受人尊重;每一项标准差都反映出离散程度很小,说明这一低的评价是普遍而集中的。这种消极的职业声望评价,无疑会使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感到怀疑和困惑,从而影响其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效果。
(二)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声望自我评价的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围绕宏观的职业环境,随自评问卷还抽取了影响职业声望的几项因素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社会报酬”和“社会支持”两类因素。(见表2)
表2 职业声望比较
项目\评价 非常
赞同 比较
赞同 比较不
赞同 非常不赞同
工作收入与我的辛勤付出不相符 37.7 59.8 2.5 0
工作收入比我所期望的低 42.0 56.9 1.1 0
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收入不能令我满意 38.4 60.1 1.4 0
教师的地位虽有提高但还是低 54.8 39.9 5.0 .4
社会消极因素太多,影响了教育工作 44.5 46.6 8.5 .4
高达97.5%的教师认为“工作收入与我的辛勤付出不相符”; 98.9%的教师认为“工作收入比我所期望的低”; 98.4%的教师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自己的收入并不令人满意。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从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观和发展观高度总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名言来看,教师对自身职业声望的消极评价,与教师对工资待遇不满意不无关系。
小学教师对其职业社会地位的认识直接印证了对职业声望自我评价的结果。94.7%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地位虽有提高但还是低”,这个高度一致的评价说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教师职业并没有带给他们受尊重的体验。91.1%的小学教师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太多,影响了教育工作”,这说明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远远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
三、基于宏观职业环境的原因分析
影响教师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莫过于宏观职业环境。因为对职业的评价直接根植于他(她)所在的职业环境,职业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既深远又深刻。教育是社会事业,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从行政法令到社会舆论,社会各界对教师都抱有期望,身负多方期望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不言而喻。小学教师职业声望自我评价偏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沉重的社会期望之下,社会职业环境支持系统的匮乏。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收入与付出的落差
长期以来,我国分配关系的错位造成了社会消费的扭曲,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乡镇农村教师)在经济上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教师待遇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是理论社会地位和实际经济地位的反差;二是高要求与低待遇的反差;三是实际成就与报酬所得的反差;四是教师待遇与其他可比行业同类人员的反差。这些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没有经济地位的保障,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无从谈起。
(二)社会期望加剧教师的压力
近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压力,教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复杂程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另外,一直以来教师职业属于所有社会职业中少数几个对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之一,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待,渐渐损耗了教师的工作士气和热情。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既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的判断。
(三)社会的苛求令教师受伤
现今学校教育的作用被充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被无限提升。教师被动地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当教育出现问题时,矛头便指向教师。社会的苛求令不少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社会对教师过多强调奉献和责任,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无论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第一需要是生存,其次是安全,包括心理安全。社会的宽容是教师获得心理安全的重要途径,若教师没有获得这种体验,势必从内心降低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评价。
四、提高教师职业声望的管理策略
国家与社会应立足于改善宏观职业环境,从国家政策到社会舆论,构建一个真正“尊师重教”的文教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声望,满足教师的职业尊严。
(一)切实提升教师的经济地位
众多对职工需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物质或精神刺激都是片面的,通过劳动获得合法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正当的激励动机。现阶段人们追求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同等价值。对于有较高自我实现动机的教师,自然也有追求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因此,国家必须贯彻“教育先行”的战略方针,加大政府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着力加大与老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兑现绩效工资,通过提升经济水平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对教师的要求应与其社会地位相一致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来看,只有把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社会才能理直气壮地对教师提出高质量教育的要求,教师也才能真正享受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因此,制定政策和制度要充分了解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真正反映教师的需求,切实维护教师的权益,使教师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尊重。
(三)对教师职业形象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
因为公共信任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一种公共信任、支持的氛围中,教师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形成高度的职业自尊感,以及把教育工作视为一种可追求的事业,从而对其抱有积极、肯定的看法,对其所从事教育工作价值的评价和对职业的认同感也会发自内心的提升。社会和舆论应对教育与教师施予更多的善意,多理解少误会,多体谅少苛责,多公正少歪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教师创造安宁从容的教书育人大环境。
(四)对教师职业角色建立合理期望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关心不足。社会和舆论要理解和支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家长和学生都应对教师的能力和作用建立合理的期待,不要把本应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强加给教师。全社会对教师进行“监督”是完全必要的,教师也是欢迎这种“监督”的,但前提是这种“监督”是公正而合理的,坚持这个前提,社会舆论才可能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做好对社会公众的引导,使公众对教育和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857.html下一篇:西藏小学班主任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