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1.适当运用母语理解课堂用语。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必然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如果脱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势必导致最初学习时的语言情境与将来实际的应用或迁移情境相差太大,造成迁移受阻。这也是大部分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于最简单的课堂用语都很难听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不断重复一些课堂用语的同时,很有必要用汉语来做一些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明白老师的要求。记得我刚任教时,用“全英”秀了一把“英语口语”,学生都懵了,如果不及时用汉语翻译过来,学生根本就不理解。只能是想听听不懂,想学学不会。这可不是身为人师希望看到的现象。后来的课堂里,我在和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时,都是说一遍英语,紧跟着用汉语翻译出来,让全体学生都能明白我的意思。学生在学习中还会模仿,渐渐的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语言就不必翻译了。
2. 适当借助母语进行语音教学。由于英语和汉语发音系统的不同,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发音,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语音,完全靠模仿而不对发音要领进行讲解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有时,教师要善于比较英语和汉语两种发音的近似程度和差异,要善于总结规律,还要善于利用汉语把英语发音要领和口形部位讲解清楚,使用母语纠正、区分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的不同,以便把英语说正确。
3.加强母语与英语的比较为教单词做铺垫。在讲解一些抽象名词和中国很难找到相对应名词时,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母语来讲解,那样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4.讲解英汉文化差异也可以利用母语优势。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文化,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既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时,应积极发挥母语文化的参照作用。所以学生在语言使用中,语法正确、结构正确不等于就能够进行正确的交流,如果对文化差异的不理解也会导致语言交流的失败。但有些文化现象是不容易用英语讲清楚的,有时连比较简单的文化现象也需要用汉语注解。
二、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作用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是一种沉重的从属语言;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相对完整,形态变化的多元化需求;词序比较灵活,有很多的单词和句子和话语的功能连接。但中国属于汉藏语系语言,语言是一种沉重的并列;没有形态变化,词序相对稳定。所以在语音、文化以及习惯用法上都有不同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学习还不巩固,又加入了英语字母的学习,而且两种语言的发音截然不同,混淆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为母语的直接了当和方便快捷,使得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急于求成,迫切期待老师用母语直截了当的解释。这样对母语过分的依赖,已经妨碍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英语语言的进程; 在英语课堂上过多地使用母语,会助长了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也为一部分学生的懒惰心理培植了沃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学生接受英语语言的绊脚石。英语学习与其他语言学习一样,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
三、母语的迁移作用具有相对性
外语习得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使用母语进行外语教学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负迁移作用。这说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效的,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它是助力,但最终它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根据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发现,母语的正面影响是能够帮助英语的学习和理解,负面影响是母语对英语的学习形成干扰因素,对英语的学习造成误导。这两个方面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努力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不应该仅仅看作是消极的干扰,而应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小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恰当地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母语介入势必会阻碍外语知识的获得,对二语的学习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排斥母语,也不应该过分依赖母语。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亦应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唯有这样方可有效分析及解决母语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尽最大可能给孩子们营造学习和习得外语的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中吸收英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879.html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