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前后联系,思路点拨
对于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学生肯定有难度,教师要充分预设:如果学生的回答浅尝辄止,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文章研读中加深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片面机械,教师要引导学生变化思维角度,前后联系,在对比阅读中准确理解文章的意蕴。当然,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个性化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本,只有教师在课前充分的预设了,课堂上的点拨才会准确、传神。
如教学《船长》一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老师提问:“为什么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敢违抗船长的意志?”学生想了想,有一位说:“是船长命令大副随时准备开枪抢先跑的男人,把大家给吓坏了。”显然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你的理解有点道理,但还不完全正确,还有谁补充?”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作声。这时,老师及时诱导点拨“乘客仅仅是害怕船长命令开枪吗?再联系前面船长说的话想想看?”同学们阅读文本,一会儿有同学说:“我从船长指挥人们脱险的话语当中体会到船长一心想到的是乘客和船员的安危,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人们被他舍己为人的品质感动了,所以都不违抗他的意志。”“言之有理,还有谁想补充?”又有学生回答道:“我从船长的话‘够了’体会到人们认为船长完全有时间指挥大家脱险,被船长的镇定果断、指挥有方感染了,更被他的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所震撼了,所以大家都自愿服从船长的指挥。”经过老师的精心点拨,“再联系前面船长说的话想想看?”让学生再次阅读船长的对话,一位临危不惧、镇定果断的船长巍然屹立在学生们的眼前,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开阔了,当读到“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20分钟,够了!”学生的理解豁然开朗,完全解答出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有效提示下,学生的理解从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直至读懂了语言文字的内涵。
二、有效提示,发散点拨
由于受知识背景和理解力的局限,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单方面的,缺乏多角度的思考。当学生的理解感悟仅停留在一个层面时,教师就应该有效提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散点拨,从而深刻地体悟文章的内涵,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学习理解第二小节重点语句“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老师引导理解:“谈迁经过20多年奋斗才完成的《国榷》一夜之间被小偷偷走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此时此刻,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想了想,有的说:“谈迁内心无比痛苦,20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只有眼泪陪伴着他。”还有的说:“谈迁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巨著被小偷偷走了,他饭不吃,觉不睡,心如刀绞。”三四位学生的发言都是讲谈迁内心怎么痛苦、难过,一个也没有说到其它的心理活动。其实细细琢磨这段话,能够读出谈迁复杂的心理活动,除了痛苦,还有愤怒、悔恨、埋怨、怀疑、责备。学生的思维停留于一个层面,发言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散点拨:“此时,谈迁的心理除了痛苦外,还有什么?”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到位,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如果此时谈迁的心理还有悔恨,他会后悔什么?如果谈迁的心理还有愤怒,他会指责什么?”这样的引导点拨,层层深入,学生就会思如泉涌,谈迁丢失《国榷》后痛苦复杂的心理就会呈现于学生的面前,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就会更加丰满。
三、抓住关键,深入点拨
对于学生答问中的话语,教师应认真倾听,特别是闪现着智慧火花的“关键词”,值得再次探究追问的,教师要及时抓住不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直到全面、深刻理解为止。
如学习《二泉映月》一文,在初读了文章后,老师放乐曲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凄苦舒缓的二胡曲响起,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乐曲终了,老师设问:“听了《二泉映月》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阿炳在清冷的街头卖唱,仿佛听到了他深沉的叹息。”老师探问:“阿炳在叹息什么?”“他在叹息自己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一个人孤苦伶仃,为什么没有人同情他。”又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阿炳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行走,仿佛听到了他倔强的呐喊。”老师追问:“他呐喊什么?”“他呐喊,为什么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平,难道我就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吗?难道我就不能和悲惨的命运抗争到底吗?”……老师抓住学生话语中的关键词“叹息”“呐喊”再次追问,学生再次应答,在一次次的探问,一次次的唤醒中,学生对阿炳的悲惨遭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个热爱音乐、虽穷困潦倒但泯灭不了对光明向往的阿炳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点拨”艺术是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磨炼,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丰富的专业素养。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有效点拨,在课堂上做到细观察、巧捕捉、善点拨,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精彩无限、熠熠生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888.html上一篇:例谈小学作文指导的“三重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