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交往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必须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发扬。作为教师的我们给他们的是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显然,教师不必多“讲”,不必过多地分析、说明。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创设其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才是新课改体系下的师生关系。
二、合理使用教材,适时引进课外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不过,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的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引入课外知识,注重教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上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与应用的能力。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重视学科间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是学习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当然,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也有益处,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补充语文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语文与实践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文应用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只有将学习的知识熟练应用于生活中,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四、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情感认知
新课改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因为强调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致使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少乐趣,缺少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知识的巩固、再现等,缺乏真正的感情投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和发挥,有厌学情绪。而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选入教科书中的作品,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情感色彩极其鲜明挚烈。要使学生从中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诱导能力。语文教师应该爱语文,被文字和文字渗透的情感所感动,进入到语文角色中,带着鲜明而深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再加上优良的授课艺术,优美的抒情语言,形象的表情动作,才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五、正确的课堂引导,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蕴涵着的思想、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个学生的感觉不一样,体会不一样,对语文的理解也不一样。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省,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能只有一个答案,应使教学成为一个个性的解读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六、科学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鼓励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新课改提出了评价一个学生应充分了解学生。顺着这一基本要求,去认识学生,就要求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再在学习方面给予适当的评价。新课改评价要求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在新课改体系下,教学评价的模式由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
新课改意味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实践,付出智慧的创造。当然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改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使新课改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构建自己的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一道走进新课改,在新课改中共同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