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4.068

  Creat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Poetic Classroom

  GAN Qinghua

  (Gong'an School for Special Education,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rt teacher if clever use of skills, hidden in the "read" for the point, focusing on "thinking", and fine thinking "dialogue" face, to "point" to wear "line", "line" even "face" to "point" seek "fac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colorful language of the world, so that students feel the poetic beauty of Chinese language lessons.

  Key words Chinese; poetic thinking; dialogue

  所谓“诗意”意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以师生的共同合作、创造为基础的美学追求、生命精神追求。“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如何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 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飞不高。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1 “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

  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演绎的舞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曾在网上看过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课中老师引导学生读的环节令我印象颇深。王老师擅长对读的情境的创设,在品析课文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读显示出生动的画面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读出文中“天天”一词的意味,从而领会出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如浩瀚大海,荡涤着博大、激昂的海浪,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立足当下文本,从读中生惑,读中悟情,王老师将语文课的诗意美建构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对文本中一个词的读,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一句话的读,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中渗透情感,在读中动情演绎,在读中有所收益,形式多样的读书声会为语文课增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1.2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默读升华情感

  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然而,蓦然回首,语文课上若只有朗读似乎也缺少了一种韵味。朗读很重要,默读也不可或缺!就语文本质而言,默读与朗读如“鸟之双翼”是“车之两轮”。朗读引出情感的共鸣,那默读让情感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文章本是有情物,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让学生静下来体会,一定要引导学生注入真情,甚至幻化成作者,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语文课文中有一些经典作品,往往含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精妙句子,均值得学生反复体会,玩味再三。例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先对景物的具体描绘,笔锋逆转,立马升华到对哲理的概括,这是所谓的诗眼之所在,景与理跃然纸上。教师除了构设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把握庐山的整体形象外,还应让学生默读来感受诗意,让学生体味到作者虽从多个角度看庐山,还是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感受到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进而在理性的角度上悟出要全面、多角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哲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充分吸收文本的情感养料,涌动生命的情感源泉,人生体验得以丰富,生命空间得以扩充。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意境就是“欣赏”与“感悟”可共生,“感知”与“内化”能和谐,“动”与“静”能平衡,这就是默读的效果。读让文字有了生命,读让语文课堂有了天籁般的声音,读让课堂有着“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诗意。   2 疑中拨寻语文课堂诗意星亮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为学生有了“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可以开导指引。我们发现身边语文教得好的老师,大都有一两手教学上“一招鲜”即教学艺术,师生配合好,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有滋有味,而且诗意盎然。

  2.1 以异求异,引导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往往喜欢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记得有一位老师上二年级《司马光砸缸》一课,让孩子读题后尝试提几个问题:有几个孩子提的问题很合老师的设计,比如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司马光是谁?但是有一个小朋友高高地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他的名字好难听啊!很意外的小插曲,于是老师温和地说:每个人的名字都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没有好听与难听之说。说完并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满意地坐下了。教师在学习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以及对孩子自尊心的照顾让人印象深刻。在课堂中体现的平等和宽容让整节课的氛围非常愉悦。

  2.2 授之以渔,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表现形式,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吟读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以有人说“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对于诗歌学习而言,单就字面解释一通,如同嚼蜡,没多大滋味;通过吟读体会情趣,滋味才能隽永。教学《游山西村》时,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让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莫笑”二字读出作者的中肯,“足”读出农家的自豪,“山重水复”读出山路的曲曲折折,“又一村”读出作者的惊喜……情感诗韵的把握,皆从读中求得。

  3 动中构建语文课堂诗意平台

  学生呼唤语文课堂中与老师的平等对话,希望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没有隔阂。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老师才能真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听出学生对文本真正理解的深度,听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是什么,听出学生对某一事物真正的评价和看法。课堂上的互动应是师生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中心,以平等、尊重为原则,在教学中促成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如此,课堂便充满愉悦的情趣和美妙的回味。

  3.1 以情动情,平等交流

  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当导演,正视师生关系的换位。尊重学生新奇的想法,学生才能大胆发挥聪明才智,才会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如理解“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诗句时,抓住“足”、“莫笑”等词理解诗意:“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象一下,村民会怎样招待客人?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村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充分地朗读出来吗?“莫笑”是什么意思?不要笑什么呢?村民招待客人会说些什么呢?相信此时此刻诗人已被村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这样通过理解“足”、“莫笑”等词语,学生能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2 多元互动,共促生成

  有效地进行多元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经常表现在提问和回答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对学生的回答及反应要予以恰当的反馈,对有标新立异的观点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创造理念。

  课堂教学应创设成多向交流、全员参与创造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多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学生认知、情感等在自我意识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内部交流。多元互动方式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用独到的眼光,激发学生生成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在悱愤中求突破,从问题中“化茧为蝶”。让语文课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语文,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流派,倡导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16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