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与实际相脱离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出现的内容陈旧、观念老套等问题。教材里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不大,很难增加课本对学生的吸引力。其中很多内容都无法做到与当代生活紧密连接,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指引作用也不明显,使语文教学的价值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对于教材中有些带有深意的故事内容,并没有使中小学生在对课本的学习中获得深刻教育。
2.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为适应我国应试教育考试的要求,很多学校并不注重对语文教学深刻内涵的传授,而只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来应付考试的需要。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使中小学生只会对语文漫无边际的背诵内容感到厌烦,无法调动起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中小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填鸭式教学的思想灌输,缺乏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对中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3.教师态度不端正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使他们多数情况下,只能默默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陈旧知识。而现在我国大多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来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达到“优秀”的标准。这就直接造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为求教学成果,直接套用沿袭以往的教学手段的后果,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师没有把文学中的美感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反而以希望学生成绩提高作为升职的借口,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和不端正的教学态度,都给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4.中小学生本身缺乏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尤其当面对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时,更增加其叛逆心理的发作。除了由于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厌烦外,来自家里父母的压力也会使中小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抗拒心理。由于兴趣的缺失,学生就会养成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诸如考试作弊或抄写作业等行为。没有了兴趣,自然更不用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分析
1.丰富教材内容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于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想要达到教学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应该从教材的内容上下工夫。通过丰富教材内容,使其更贴近现今中小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就能达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水平。
2.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手段
当今有很多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避免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困乏和厌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做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用图片和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更感兴趣。也可以给教学课件配上相关音乐,用形象丰富的语言和与之相关的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综合起来接受所输入的信息,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更加准确牢固,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3.以新形式考核教师素质
语文教学对我国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导来明确和指引,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中的语言要素和提升写作能力。而对于教师成绩的评价,也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学模式创新的努力程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学生未来的发展,减少应试教育中以分数作为考核依据的模式,改为从综合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成果的考察,更利于教师改变现有的死板性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发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4.增加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
由于中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健全,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探索心理,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对喜欢多动且容易好奇的中小学生造成吸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加课外知识的补充,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故事和内容,增强中小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中小学教育想要在改革上实现突破,就应该摆脱现有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和陈旧的课本内容。将教学改革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变通。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逼近,只有选择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400.html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