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初步拟定工作计划,确立切合实际的管理目标
要根据有关教育原则,确立班级的管理目标。根据方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中心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原则,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以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对一个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
二、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尤其是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要特别注重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1.重视情感教育。爱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管理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很强,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学生才能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风。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班主任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3.关注个性特点,重视个别教育。班主任工作是持之以恒的工作,要具有延续性和跟踪性,因此工作要做到一个“勤”字,正如俗话所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经常深入到班级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多方面的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开展活动,升华情感。班级活动是现实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和谐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桥梁,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有效平台。通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还能点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激情,更有助于和谐班级体氛围的形成。
三、采用灵活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
1.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常规训练。要求学生学习并简单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学生所做到的课堂常规。集合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等多方面的常规训练,尤其是文明礼仪常规,要作为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点目标。
2.实行轮流值日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学期初建立班委会时,要坚持做到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同学推选出来,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能和锻炼的机会。
3.做好后进生及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及双差生的成因,多数是因为学生基础差、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家庭困难等原因而导致形成的。作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要尊重。不要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是转化他们的前提,不能随便对后进生发脾气、说讽刺等语言刺激学生的心灵;二要了解。不要轻易对后进生加以指责;三要关照。后进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照和呵护。小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老师需全力以赴地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老师给予学生信任,才能使他们充满自信,积极活跃在班集体中。
4.提倡合作和适度竞争。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安排“我能行”“手拉手”“大手帮小手”等活动,激发学生竞争与团结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换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习中给学生制定适度的竞争机制,唤起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激发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使学生在竞争中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互助的良好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
5.加强家访,取得联系。除了上学时间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与家长度过的,家长时刻都在无形中影响小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家长与班主任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收到对学生教育的良好效。另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大部分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把他们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因此,班主任工作应把留守儿童的管理列入到工作范畴的重点之中,时时对这类学生群体给予关注与关照,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生活状况,心里健康状况,尽力排除他们的顾虑和烦恼,以及心灵上残留的生活阴影,才能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据以上阐述,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情况千差万别。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行为品质上,都必须具备以身示范的能力。班主任不仅只是教师,还应是教师中的精英。应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好的培养,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在新课改的春风中不断创新,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426.html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