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研究背景
1.国内外趋势
2000年,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之内容》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技术教育首次被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该书提出:“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熟悉技术的人”的愿景,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指导学生为技术世界做好准备。在该书中,“设计”被看作是“在技术上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将小学阶段的“工程设计”表述为“明确问题、构造思路、筛选解决办法、检验解决方案、制作实体模型、对之评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V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也非常强调“设计”在该课程中的重要,并在课程分目标中将“初步设计”描述为“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总目标,“设计”是三大要素之一。《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能设计”表述为“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产生技术需求”“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对设想或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估”等。浙江省的新版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一个显著的改变就在每个主题中加重了“技术设计”的比重。在小学劳技课开始的年级――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设计方案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一般包括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构思方案、试验调整、修正方案等环节”的表述。
由此可见,技术素养是一个人应对技术世界的重要素养,而设计是技术素养的基础。目前,浙江省以及大部分省份的技术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小中小学的《劳动与技术》学科以及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学科就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而言,设计草图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它将为初中的劳技乃至高中的通用技术徒手绘制设计草图能力打下基础。
2.相关概念
(1)设计表达
设计表达是技术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技术素养的基础。设计表达介于“产品构思”与“产品制作”之间,主要包含语言表达、图面表达和实物表达等形式。
(2)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也就是设计表达中的图画表达,一般是指设计初始阶段的设计雏形,以线为主,多是思考性质的,一般较潦草,多是为记录设计的灵感与原始意念,不追求效果和准确性,可分为设计概念草图、解释性草图、结构草图、效果式草图等。也有学者认为“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是设计者将构思或灵感即时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草图是将头脑中的抽象构思或者灵感转化为具体的、显性实物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以为,小学生的设计草图与以上表述有所不同,小学生所画的草图不能太抽象,要比较具体、相对准确,多为结构性草图,包含平面图、立体图、细节图等,以铅笔手绘为主,可以不考虑色彩等因素。
3.小学生设计草图表达的现状
小学生的作图基础主要来自于美术课的学习,美术课教学主要是涉及造型、想象和色彩等要素。三年级(劳技课初始年级)学生的图画表达能力是有一定基础的,但要将美术课中的画图转化成为设计草图的表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草图的线条不够明晰、有的线条直线不像直线、有的线条若有若无、有的线条虚实线不分等;没有在草图上标明各部位尺寸的习惯,依图制作时无法判断部件之间的尺寸以及选择材料的尺寸;想象的因素偏多,画出的草图有个性、很花俏,但往往无法制作(工艺或材料本身无法满足)。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设计草图与实际制作脱离,不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
4.小学生应掌握的设计草图表达
对于小学生3~6年级学生而言,设计草图表达是第一步,是培养良好技术素养的初始。小学段的学生设计草图表达不需要很精准、很规范,但笔者以为至少需要达到三方面的基本要求:线明晰、有尺寸、可操作。简而言之,就是力求他人拿到设计草图后也能根据图来制作产品。
二、培养策略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小学生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应该在明确三大要素(线明晰、有尺寸、可操作)的前提下,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从模仿到创作,从读图到画图,从纯图到图文结合,从辅助到独立,从平面到立体,从整体到细节,从初稿到修正稿等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
1.照图画图
小学生在劳技课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设计草图是浙教版的《劳动与技术》(本文中所涉及的教材均为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以下简称为“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主题二《漂亮的相框》,课文中出现了设计草图的范本,(如图一和图二)。我们看到设计草图的基本要素“线明晰”“有尺寸”“可操作”已经为学生作出范例了。笔者让学生照样画草图相框的外轮廓,内框大小、形状可以根据照片及框内景物的大小而改变,但要特别强调画草图要将线条画明晰、要在图上标出大小、长短的尺寸。需要组合的部件(相框和支架)之间的尺寸搭配要合理(相框支架要高于相框的一半才稳定)(如图三)。经过初次练习,学生对设计草图的概念基本理解,所画的设计草图也基本包含设计要素,部件搭配(相框与支架)基本合理。 2.学会读图
读懂图纸的符号也是培养学生画设计草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主题一《巧折纸盒》就比较完整地向学生展现了折纸符号和图解(如图四)。学生熟悉线条或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对于画图的规范性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之前,学生作图时,常常遇到折线不知道怎样表达、不能区分外形线与剪切线等问题,经过读图及训练,学生也基本能够在画设计草图时用上一些线条符号,使设计图更加规范,也更好理解。
3.添加标注
在画设计草图时,笔者要求采用同桌交换设计图读图来检查画图是否符合要求。在多次交换读图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问题――有些部位读图的学生看不懂,不知道是画上去的装饰图案还是镂空的图案。的确,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再加之低年级学生画图时喜欢画一些精美的图案(如图五)。如果这些图案是需要剪出来或刻出来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笔者所说的三大要素之一的要“可操作”。但如果这些图的内容只是用笔画上去用于装饰的,那既美观、操作又简单。那设计图纸上到底是哪个方案呢?这就需要在设计草图的相应部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就是要有标注。图纸当中的装饰画、镂空、粘贴等部位都需要文字标注,这样就能够方便他人读图,并可以依图来制作产品。
4.工具辅助
设计草图有的可以是简单的示意图,只要标明尺寸,但并不需要和所制作的产品同尺寸,但也有的设计草图需要与所制作的产品具有同尺寸,如,教材三年级下册主题五的《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一课。课中所涉及的平面图部件较多,有屋顶、前后山墙、左右山墙等,学生至少需要画出五个部件的平面图,而且要求把平面图画准确,直接用复写纸把图纸复描到KT板上。原本学生还只是初步画设计草图,一下要提升到要画与制作部件相符、部件数量多且尺寸要求精确的设计草图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觉得需要寻找工具来辅助画图。经多种工具的尝试,最终确定选用标准计算纸来作为画图的辅助(如图六)。标准计算纸的特点是在整张A3左右大小的纸上布满细线方格(最小是0.1平方厘米的小格子),方格最外框每隔5厘米有一个尺寸标注。使用标准计算纸辅助画图至少能帮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长的直线也能画直;量尺寸非常精确,误差不会超出0.1厘米,点与点之间连线不会走斜;节约大量画图时间。使用后,笔者发现学生在标准计算纸上所画的设计草图质量大有提升,能够直接用复印纸复描到KT板上制作小屋的部件。当然,用于辅助画图的工具还有很多,本文之前所涉及的设计相框的内框图样可以用事先裁剪好的模型卡当模板,设计桌椅可以用圆角卡片当模板,确保四个桌角或凳脚的弧度一致等。
5.立体展示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所涉及的设计草图大多为平面图,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产品的复杂性的增加,设计草图也涉及立体图。立体草图的绘制更能反映学生对所需要设计的产品的理解的程度。笔者曾经在诺基亚手机的总部所在国――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所小学的课堂上看到大约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所画的“手机座”的设计草图(如图七)。这些设计图的表现形式与笔者所探索的培养途径基本一致,线明晰、有尺寸、可操作。唯一不同的是侧面图。也许,能设计并制造出这样经典的诺基亚品牌手机的国家,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们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基于这样的一些参考,笔者在小学教材中高段的设计草图纸张中同时使用平面图与立体图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想用图纸表达出来,为创新打下基础。由于平面图标注的尺寸更合适,立体图就不需要标注尺寸,只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透视的表现手法即可(如图八)。
6.细节表现
细节是判断设计对象具体化、可操作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设计草图中部件与部件之间相连接的部位需要细节图来表现。比如,教材中《简易木桌椅的设计与制作》中桌脚与桌面的拼接方式,《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中桥墩与桥身的拼接方式等设计草图都需要在平面图与立体图外增加细节图,以明确被遮挡部位及重要部位的连接方式。如果需要,还要用文字加以标注注释(如图九)。如果说平面图与立体图能够较好地表现学生所构思展现的产品,那恰当地绘制细节设计草图就是设计图面表达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
7.修正图纸
当学生个人的设计思路用设计草图表现出来后,笔者就安排小组或全班学生间相互交流设计草图。好的创意是不断修改出来的,只有交流了,才会有疑问,才会有新发现,才能更完善地设计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了让学生的设计作图能力能有所提升,笔者会用大量的课内时间来与学生一同交流自己对同学设计草图的观点。学生的设计图纸在交流后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原稿的修改上,而是再画一张成品设计草图用于制作参照(如图十的设计小样图)。修正图纸,能让学生发现自己修改的设计能否具有操作意义,能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都说德国设计中的简约与严谨是世界工业设计的楷模,学会修正图纸,并依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就是严谨的元素之一,也是学生技术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无处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等日新月异地发展,并不断冲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试想,当现在的小学生长大进入社会时,他们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技术世界?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成分,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侧重于技术”的理念,从培养绘制设计草图等基础开始,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将其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再通过作品完成创造。笔者坚信,将来主导技术世界的一定是“熟悉技术的人”。“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技术素养”,我们任重而道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