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传统语文教育传授的知识观念较抽象、权威与标准化,要求学习者不断的反复练习与背诵,使用统一的考试为评定学习结果的指标。而近年来语文学习的趋势强调从实际经验中学习,多元化的学习教材与学习途径,学习的历程与结果都是评量的部份;重视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学习者的思考、创造及批判的能力。因此,本研究试图运用多元智慧教学理论于小学语文领域的课程,以探讨小学语文多元智慧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创造力表现方面的影响,冀望能提供小学语文教学些许实务方面的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纪律性,课堂气氛严肃而紧张,课堂上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教师对于课文总是怕讲得不透彻、不够深入,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等方方面面都要讲到,使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他们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求知无生存之时空。这样的格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必然会被取而代之。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是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课堂,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真正只做一名导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或朗读,或默读,或读这本,或读那篇,或读全文,或只跳读……总之是要教师把阅读以自助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张开嘴来我们去给他们喂食现成的东西。学生有了选择的主动权,主体地位尽显,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在自由阅读中体会到的快乐会加倍。
1、语文上的知能训练量不够充足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
2、语文知能序列不明
教师可以从自己想要的教学角度去进行教学,却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统整教学。在没有一套计划和步骤的情形下,容易造成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学只有针对性而无完整性,进而导致支离破碎的教学现场,甚至造成学习成效低落[3]。
3、教学教具和方式越趋先进多元,教师却不注重教学内容是否相符
虽然现在有很多科技可以辅助教学,也有更多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上更加丰富,但是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有具体性。很多教师的教学传达信息方式都只有单向且缺乏想象力。只注重课堂的场景布置、声音和效果多变,却不注重表演和教学内容的相符性,会让学生该学的没学,沉溺于无益的活动中,让求知和发展的欲望逐渐消逝,甚至会扼杀了学生刚要萌芽的创造欲和学习欲。
4、学习评量的方式不拘一格,但无目的性
学习评量方式不拘一格看似很有变化,但是缺乏整体的考量。虽然教师会避免传统、呆板和单调的方式去精心设计各式各样的学习单,但透过学习单的回顾仅学到一些语文的知识,很容易没有目的性,像是无的放矢,会让学生脑中是零乱的,难有合理的认知系统。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微课程的策略与实施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情况下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语文教材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
1、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的能力对小学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期应该培养小学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拥有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因为它能让学生自在操作语言的能力。过去的课堂上,看见的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造成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大大减低,测验方式局限于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上不能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小学语文能力。因此教学方式如果能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并统整课程,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应用于生活上[5]。如,可向学生推介适合他们理解水平和益于写作借鉴的书籍报刊,也可尝试让学生进行从网上下载阅读或是直接进行网络阅读,以不同的形式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理解能力方面,要能够概括书的内容,同时区分不同内容的重要程度。可以根据文章中出现的图表或曲线图等推测出文章的内容,在需要的时候,还能作为信息来应用。小学生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需要具备多种与学习相关的阅读能力。如果到了五年级仍没有具备这些能力,则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了。
2、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
在课堂活动中如能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收集资料,学习的目的接近生活上的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教学者如何设计教学活动[6]。活动内容要配合学生的程度,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亲自动手,通过体会经验,来获得跟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思维的历程,在制作教材应考量教材是否能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养成思考的习惯。?k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发展,因此推论到教育方针,是教育即为生长、发展与生活。为了能因应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透过教育,在经由学习后产生对社会的能力,这便是生活的历程,透过生活历程使经验能融会贯通,刺激想象力,使想象力丰富,让人们在思考和言行时都能有正当性的行为产生。(1)小学生的教育标准不能以成人环境作为准则。(2)生长的观念下,教育应该能保证生长及满足生活环境。透过生长观念来作为教育之目的有四个优点,即是(1)教育要重视生活发生之事物,要能密切连结并让教育跳脱孤立的状态。(2)做中学既以生长为教育之目的,因此需能赋予教育生命,能清楚了解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具有重要性,并不单是为了成人而准备,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3)以生长为概念的教育目的,能看清教育历程跟人生历程如何合二为一,进而让教育的内涵扩大,而不限制于校内。(4)生长为概念的教育目的,可以让教育改善,纠正过去忽略现实的做法与一味重视未来的弊端。 教育是透过经验而来,但是并非所有经验都是很适合教育,有些经验反而是歪曲的经验,更是违反教育的精神。因此权威认为个人跟教育要能建立有机连结,这才是有价值教育。而经验是否有价值,需要判断它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连续性原则是指个体跟环境交互作用后产生的经验,它是一种会受到过去经验影响而非孤立静止的。而交互作用所指的是学生跟环境的交互作用,即是经验受到客观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并产生出所谓的情境,进一步说明是个体在过去的某情境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变成后来能有效处理和理解情境的工具。持续更新经验历程可以让人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所以经验与教育之间意义有二种,其一为教育是经验持续的重组与改造,另一个意义为经验能指导后来之经验。透过经验能获得知识,而在经验时会产生思维,权威认为会产生思维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客观环境的资料,另一种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当人们在应付环境的问题时,为了能以适合的状态去因应,因此进行观念的重造,其中思想的改变是反省。当困难的发生,是思维的?点,当遇到问题到问题被解决时,其中思考的演化,称之为反省作用,即是思想的历程。其中思想历程又分为五个步骤:(1)产生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2)将查觉到的问题解决。(3)透过多个建议,并以自己为领导的观念或假设,在搜集真实之材料来完成指导与观察的工作。(4)在心理营造出观念或假设,即是推论。(5)透过真实经历或活动来验此假设[9]。
3、作业与生活经验相接近
设计活动里的作业目标需设计成可见性,这样学生才会有主动参与作业的兴趣。而作业的目标要能与日常生活的经验相符,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越趋于真实。毕竟生活与学习是不可划分的,不论在家里、学校或是社会,都是可以提供学习的环境,例如让小学生负责家里的工作,可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观念,让小学生将此生活经验扩展到社会上。故在学校中也能如此,不能让学校的学习使生活脱节。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微课程这一特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防止出现沉闷教学现象。如,充分发挥语文课插图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材、每课都有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时,可利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另外,还可教给学习方法,如对单幅图要教给抓重点,会观察,多幅图按事情发展顺序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让学生在意识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715.html上一篇:试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