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1 预习的意义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先了解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因此,课前预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通过预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内容,内化了简单易懂的知识,对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教师作出解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通过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和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前预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新知识的掌握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工作。
2 基于预习的教学模式
2.1注意预习要求的明确性
注意预习要求的明确性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前提,主要因为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必要对学生提出预习的明确要求,通过教师的帮助和预习指导,使学生在具体方法和步骤的指引下促进能力发展,让学生明白在预习阶段需要做什么,又该如何去做,知道目前阶段预习要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去做。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由低年级刚刚进入中年级,对自学生字生词感到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预习指导时应把要求具体化,细化学习步骤,例如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生字部首,明确重点单词,如“坝”、“傣”等生字。
2.2注意预习要求的层次性
中年级语文与低年级语文相比,教材版本的设置及书面作业的要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指导预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适应能力,预习要求要循序渐进,注重预习要求的层次性,只有明确了预习内容的层次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才能理解透彻。例如分析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的设置,其课文内容都全部标注了拼音,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但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改革深入,要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设置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教学难度,如分析小学三年级的课本教材,通过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教材取消了注音,课文中只标注了比较生疏字的拼音,其中有拼音需要标在括号内,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由此可知,在预习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在预习过程中注意预习要求的层次性,以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2.3注意预习要求的思维性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思维活动的起步阶段,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就要求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预习要求中,可以针对课堂质疑,阅读课文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预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学生可以提出“课题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针对自己提出的质疑,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解答,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扎实体验思维活动全过程。除此之外,对于预习要求的思维性,还可以通过学生读文后质疑,读文后的质疑,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满足了学生不同个性的学习心理需求。
2.4注意预习要求的坚持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即使再好的预习要求,若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设计预习要求,到头来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想学生把预习要求扎实完成并坚持下去,教师就一定要注意从多方面推动学生预习的坚持性:首先,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适时鼓励性评价。其次,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预习也是布置作业的一种形式,针对学生的预习,教师一定要注意亲自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化的思维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预习方法和点评策略。最后,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虽然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大多数预习预习作业都是在家中完成,因此,只有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明白学生预习的意义及重要性,在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下,帮助学生预习,预习要求才能够真正得以合理实施,预习也才能在学生习惯养成阶段得以坚持。
3结论
预习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前提,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少,在预习过程中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预习要求的明确性、层次性、思维性和坚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益,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