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9-0060-02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设计一些具有激励功能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激励活动能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激励活动更有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下笔者通过两个课例对比来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俞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的教学片段
课前俞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苹果树、阶梯,每一节阶梯上还有一个苹果,阶梯通向苹果树的顶端,阶梯的下面是一只活动的“小白兔”。准备好这些后俞老师就开始了她的授课,对于占据黑板三分之一的这些内容她并没有做什么说明。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后,俞老师就让“小白兔”爬上一个台阶并说“You have an apple”。这时学生和听课教师才恍然大悟,“小白兔”代表的是学生,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小白兔”就能吃到苹果。可当学生顺利回答出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小白兔”并没有能再爬上一个台阶,接下来,学生又答对了第三个问题,俞老师自己到黑板前移动了“小白兔”,可后来答对的学生却又没有这样的待遇,“小白兔”呆在那儿没动。整堂课中,“小白兔”一会儿动,一会儿不动,全凭教师的兴致,学生摸不着头脑,听课教师也是一头雾水,根本就没理解“小白兔”为什么有时候可以爬台阶,有时候又不可以。这样的激励形式对课堂教学毫无帮助,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案例二:赵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的教学片段
课前赵老师把全班分成Monkey组和Rabbit组,并向学生介绍在整堂课中的“抢食物”比赛规则。Monkey组用“桃子”来计数,Rabbit组用“梨”来计数,比赛以双方水果数量多少定输赢。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为了本组的胜利和荣誉,对每个问题都积极抢答。赵老师也很细心,将问题平均分配,所以在课堂前段,桃子和梨的数量一直不分上下。在教学到新内容时,Rabbit组表现较好,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眼看梨的数量超过了桃子,Monkey组的学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在chant、show time环节中发挥异常出色,整节课在这种你争我抢的热闹氛围中完美落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比赛中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最后,赵老师不忘总结比赛,胜利的Rabbit组欢喜雀跃,而Monkey组仍不甘心,表示在下堂课中要更努力。
二、合理设置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一)目标明确,难易合理
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课堂上开展贯穿全课的激励活动,打破了加星、加红旗的传统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新鲜感。首先,激励活动的目标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定,这样不仅不会浪费课堂时间,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积极性更强。其次激励活动设定的目标难易程度也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设定过高,学生即使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目标设定过低,学生很容易就实现,没有挑战性,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设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案例一中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时间及在某个时间点所做的事情,这与激励活动中的“小白兔”采苹果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俞老师也没有为学生设定明确的激励目标,没有告知学生需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来帮助“小白兔”,学生对小白兔时而动、时而不动感到困惑,也不知道回答怎样的问题才可以帮助“小白兔”到达树顶,这样的活动设置影响了课堂效率。而案例二中赵老师在课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本课的目标是为小动物抢食物,分数必须是回答问题或者表演才能获得,这样的目标明确清晰,又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激励活动所设定的比赛内容又与本课教学内容“动物和水果的单复数形式”相吻合。学生在给小动物抢“食物”的过程中不断复习水果的单复数,极大地提高了本节课的有效性。
二)规则公平,贯彻始终
小学生好胜心极强,激励规则如果出现不公正现象则会引起不满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规则,同时也要注意在比赛过程中让两组分数适当保持平衡,否则会使得学生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兴趣。
案例二中的赵老师在整节课中,将比赛贯穿始终,并均匀分配问题,两组比分时上时下,学生就能保持比赛的热情,在不断的刺激下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整节课的教学从复习、新授到巩固均围绕着这个激励活动进行,在热烈的比赛氛围中,学生都获得了知识的“硕果”。而案例一中的俞老师并没有将比赛贯彻始终,学生只能茫然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瞎转,这样的激励活动完全独立在课堂教学之外,没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也没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竞争激趣,提高效率
古人云:“并逐日竞,对辩日争。”在课堂中建立激励活动,要充分挖掘其竞争因素。学生在受到竞争的刺激后产生的学习行为要比强制的学习更为有效。如同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消化不良。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急于要吃食物,则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所以,教师在建立课堂教学激励活动时,要适时通过竞争,让学生在竞争的学习行为中接受知识。
案例二中赵老师将全班分成两组,以获得食物的多少来建立竞争,学生如同饥饿的小猴子、小白兔,为了“食物”你争我抢回答问题,为了“食物”积极地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充满了竞争意识的激励活动完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俞老师设计的利用“小白兔”爬阶梯摘苹果这样一个激励活动,因为“小白兔”只有一只,所有学生都可以是“小白兔”,缺乏竞争意识,学生只在最初表现出了好奇心,然后参与课堂的热情就大大减小。“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很明显,俞老师设计的激励活动没有很好激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产生很明显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励活动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激励活动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并凭借这种激励活动,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