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在我国的现代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一直为世人所诟病。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转变以分为纲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肩负着德育的历史使命,更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科,也是增强学生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文化科目。语文教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科内部的人文精神,并将之施与学生。
小学生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也是其人格塑造的黄金期,良好的教育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当今我国小学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日益突显,呼吁人文关怀的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在人文关怀的指导下,能使学生更好的受到具有人文气息的,人性的、人情的教化。所以,将人文关怀纳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策略分析
孔子的教育观中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教育,我们也要注意到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开发期,针对其自身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加强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同时,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体现人文关怀。笔者拟从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方式的实行以及课外教学的深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人文关怀。
(一)在教学内容上突显人文关怀。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一文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这里,人文关怀其实也是韩愈的“传道”的一种。教学内容可以包含两个方面,教材的内容与教师所解读的内容。如何统筹这两部分,体现人文关怀,是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人文关怀的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亲情,《伟大的友谊》中的友情等等,这些是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面对驳杂的课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谨慎而又灵活地授课,在课文精神的取舍上下足功夫。这些亲情、友情等体现人文关怀的,要充分的解读,给他们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对于那些传统的宣扬牺牲甚至较为残忍的课文,教师不可盲目为课文所“诱导”。在解读其内涵精神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批评分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转变传统思维,培养其人文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如果说课文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话,那么在授课的方式上,人文关怀体现在行为层面。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观念上的传授,而授课方式则是具体的操作。随着我国教育学的发达,林林总总的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不管哪种教学法,其核心都是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
在授课方式上运用人文关怀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模式。表现人文关怀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摒弃“师者为上”的心态。教师应以人格平等的姿态,来与学生交流,尊重孩子们。在讲授上,不能只对课本进行教条化处理,将课文变成八股文,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如在讲解课文时,对课文过分的肢解分析,忽视语文的美感;把课文变成死的字句,强调标准答案而反对自由的发挥。所以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认识并尊重人的价值,这也需要付诸课堂的其他活动中。比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以展现师长的爱心。
(三)在课堂之外深化人文关怀。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的内容也会在课外的生活中自然延伸。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讲通了多少道理,关键在于它们能否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影响他们的生活。所以,加强教学活动人文关怀也要注意课堂外的活动。
近年来有很多学校开展“回家给妈妈洗脚”、“我给爸爸捶捶背”等素质教育活动,这些都是人文关怀在课堂之外的影响。课堂的教育固然重要,如不能在生活中深化,则与徒劳无异。比如,在学习李绅的《悯农》一首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去农田体验农民劳作,使孩子们认识到粮食的可贵,对农民的辛劳感同身受。再如学习《翠鸟》一课,向学生讲述动物保护的知识,告诉他们生命的珍贵。这些课堂的教育,经过人文关怀式的解读与升华,并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加以践行,都会对孩子们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孩子们拥有关心他人意识,更富同情心。这样一来,教师以人文关怀施予学生,而学生又将之施诸他人,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结语:近期社会中频繁发生了大量的学校不良事件,特别是在一些小学校中,由于缺乏人文关怀,很多的孩子遭遇不公甚至虐待。这些事件在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检讨我们的教育制度。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校园痼疾,人文关怀实为一剂良药,也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走出阴影,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