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种文化类型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必须具备两种特质:一是这类文化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个性,具有其它文化不可取代的品质;二是这类文化需要有极强的适应性,在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吸收与溶入相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营养和充实自己。”中华武术就具有这两个特质,作为民族国粹的武术千百年来植根于民间土壤,它是亿万人民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是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直接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举措。
(二)学校武术能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武术运动能全面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能够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三)学校武术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而学校武术普及和发展的对象也正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在学生时期加强武术锻炼不仅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武术技能一旦习得就要求长期坚持运动的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终身体育的特性。因此通过学校武术的大力普及和发展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武术健身的快乐,成为终身武术运动的实践者、宣传者,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科学锻炼的条件。
二、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审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意义。应试教育是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唯一指挥棒,武术不是湖北省中学体育考试科目,也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上影响了中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专任教师缺乏是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数据调查显示,湖北省专业体育院校和综合高校武术专业的学生比例较小,加上武术运动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较高,导致了武术专业毕业生少和毕业后从事武术教学的人数较少的情况,不能满足在中小学配备武术专业教师的教学需要。在对教师调查的数据显示:80.6%的教师认为中小学需要配备专业武术教师,而实际上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中大多数是球类专业和田径专业人才,只有8.3%的学校有武术专业教师。由此可见,专业武术教师的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主体基础薄弱
学生武术基础薄弱与学校武术的普及发展相互制约。目前,湖北省就武汉市中小学武术教学开展较好,其他地区武术运动开展情况不尽乐观。全省呈现出小学、中学、大学的武术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中小学学生对武术运动缺乏了解,一般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才接触到武术运动,而此时身体、年龄条件的又制约了武术的学习。由此可见,抓紧抓好中小学学校武术教学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的武术基础,对完整的武术教学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武术场馆器材不足
湖北省大部分中小学校武术器材设施和武术场馆建设跟不上学校武术的发展需求,80%中小学校没有专业武术器材和武术场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武术场馆器材严重不足,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校武术的发展。
(五)武术项目舞蹈化趋势
目前大多武术教材没有能很好的体现武术攻防技击的特点。特别是武术套路为了向奥运会发展,采取体操、跳水等技能类项目的评分方法之后,更加注重高、难、新、美的发展路线,忽略了武术技击的根本特点,出现了武术技术舞蹈化的现象。这就使得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出现武术舞蹈化现象,没能从小打好学生武术基本功,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时间太少
武术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其它项目相比,所占的教学时数没有体现其“国粹”的地位。湖北省大多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程,在武汉市等开设地区,一个学期安排得武术课程也只有3-4个学时。教学时数少,没有达到《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不够理想。
三、加快湖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国家教委在1992年下发的《在学校开展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示》的文件中指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首先要解决校长、任课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对传统体育的认识问题。学校领导应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基本目的出发,更新观念,重视学校武术。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多渠道地加大武术宣传力度,正面引导与宣传武术运动的不同项目特点,以学校为重点,使人们全面了解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他们的继承意识,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武术师资的建设可以通过多渠道完成。首先,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加武术专业的招生比例,从根本上扭转教学人才匮乏的现状。其次,可以组织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参加武术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武术教学水平,并将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的教学内容通过他们普及到中小学校。另外,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优秀武术教师和老拳师兼职,提高学校武术教学水平。
(三)加强场馆器材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基建部门应该加大学校武术经费和设施的投入,特别要加强中小学与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建设合格的武术场馆,购置必要的武术器材。高等院校也应该加大经费投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场馆条件和器材设施,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改良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门在武术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做全面、系统的考虑,将小学、中学、大学武术教学分步实施,逐级推进,形成科学、系统的武术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进一步完善武术运动员等级制度,强调武术人才培养 “从娃娃抓起”,要特别关注中小学武术的教学与发展。
(五)抓好武术科研,改编武术教材
国家要加大对武术科研的投入,加强武术科研。运用科学原理和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对武术运动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小、中、大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编排不同的武术教材,使之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为武术专业人才的形成创造条件,为武术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条件。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小学武术教学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体育意义更具有弘扬宝贵民族文化的政治意义,因此地方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联合起来,真正落实武术项目从娃娃抓起这一观念,办好中小学武术教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湖北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学校武术的发展步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