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提问要紧扣学生实际,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学生进行探究时,针对学生个体的阅读情况,教师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获得独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要注意把握,针对基础稍好的学生问题可稍难些,而针对基础稍弱的学生,问题则要更直观、形象些。
如在《倔强的小红军》的初读过程中,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可提问“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倔强的孩子)“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可追问“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开头的自然段交代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难易不同的问题来针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二、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问题要能促进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中预期的目标,问题的设计出发点就是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严格意义上应该是学习目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目标而设计出相应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向目标靠拢,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生字词和文章内容机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为此,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如:本文讲了件什么事?(提示讲明白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简练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中的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呢?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并让他说说从哪里体会到了,最后归结: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阅读课文后,你能说说这位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并简要分析。(学生阅读课文后勾画出相应句子,集合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分析,教师做出指导)
三、提问要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要有助于内涵理解
教学重难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针对重难点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在《跳水》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就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正在这时侯,……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在父亲刚喊出‘三’时,孩子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等句子,然后提出问题:“从船舱里出来” “本来” “ 立刻”,从这些提示你又体会到什么?(结合其他人的表现体会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通过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船长的品质。
四、提问要紧扣小组实际,问题要有助于促进探究
阅读是学生主体行为,但在阅读中,学生需要丰富的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为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阅读,为此,阅读中的问题就要有助于小组合作探究。
如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小组针对教师提出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提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小组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汇报,然后总结,这样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会更加全面,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总之,问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906.html上一篇: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段有效阅读教学策略